1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国有连云林场 414500;2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龙门镇林业工作站 414508;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伍市镇政府林业工作站 414517
摘要:保护生态环境,既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开展植树造林,一方面可以有力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林业产业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在一步步扩大。如今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造林技术,关心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造林技术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林业造林技术与林业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我国林业生产能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保护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对各方面要求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就是其中之一。在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物质生活条件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环境问题,例如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要加强对沙质土地的绿化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的隐患。作为土地绿化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植树造林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要对植树造林技术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并且做到加强各种保护措施,巩固和扩大造林成果。
一、植树造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植树造林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林业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一方面,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植树造林改善了居住环境,环境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增强,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各种木材供应,既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充分结合植树造林与管林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林业造林技术
2.1 林地规划
根据造林地区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经济情况和土地资源,按照造林的目的和要求,对整地规格、植株行距、肥料、苗木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工序和工期要求等进行合理的规划额设计。人工林宜选择土壤深厚、地势平坦、郁闭度在0.3%以下的荒山、荒地。根据不同的林种和森林培育目的,在设计中应区别对待。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是造林工作施工、检查、监督和验收的依据,是造林成林、提高造林质量的前提。
2.2 林地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即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主要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以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清理,也可以用机器清理,如推土机、切碎机等。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3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指直接栽种树木的营养器官的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的特点是省略了育苗的过程,不仅省时而且降低了成本。但分殖造林受当地造林条件以及森林自身条件制约的影响较大,且原材料来源困难,形成的森林较早生长衰退。因而分殖造林不适用于大面积造林。
2.4 播种造林
在造林过程中,直接将树木的种子播种在工作场地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播种法。这种播种方法是造林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不仅可以简化施工程序和育苗过程,而且适用于大面积场地,可充分利用土地,苗木产量高。这种造林方式,不分季节,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不受季节的限制,但是这种方法对种子、水分、阳光等条件有着更严格的要求。树种宜选用种子发芽率高和幼林实用性强的,种源丰富,价值低廉,具有大、中粒种子的树种,特别适合于直根性树种。
2.5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指的是以苗木为原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不受地区条件的限制且树苗的根系完整,栽种以后生长稳定,存活率高,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大大缩短了林木生长年龄。此外,这种造林方法还可以节约种子,便于集中管理,但培育幼苗的过程复杂且昂贵。不过在土壤侵蚀、荒漠化严重的地方,植苗造林都是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的造林方法。
2.6 补栽以及抚育技术
一般情况下,造林工程的周期大多数为15天。在造林工程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地检查林木的发芽率和生长率。若发现幼苗没有出芽,需要把栽种的幼苗或者种子换掉,进行下一步的补栽工作。为了保证树苗的健康生长,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幼苗的抚育管理工作,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造林前应该选取高质量健康的幼苗,造林后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科学地进行灌溉。在幼苗发芽的一个月后需要将种植地周围的杂草处理掉,同时抚育,保证培育区域呈现无杂草的状态。每年应该对杂草进行约两次的处理、施肥,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
三、林业保护措施
3.1 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
林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林业虽然具有保护生态系统、可以再生的特点,但是树木的生长周期也是相对较长的。所以必须注重林业资源的开采与保护,提高林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贡献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维持其生态平衡。
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目前的有关林业采伐制度,采取奖惩结合的措施。对违规采伐林业资源的企业或个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通过合理有效控制林业资源的损耗,科学提升林业资源的产量,调整升级林业产业的结构,为林业资源的“养精蓄锐”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有利于林业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稳定改革。
3.2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林业的作业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宣传讲座。在调查期间,操作人员需要在相关章程下操作,力图操控好调查的进度。为了更好的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要将采伐力度控制在范围内,这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维持林业资源的再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加强森林防火措施
火灾的发生对林业资源有着毁灭性的的打击。一旦发生火灾,控制火势蔓延极其困难,而且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不仅森林草木化为灰烬,而且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扰乱了生态平衡。因此,保护森林资源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消除明火,加强预防,建立林业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增强明火监测能力和预报能力。增强工作人员火灾救治的防灾培训,尽最大努力减少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同时还要加强巡查,加大范围和力度,减轻火源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3.4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
加强林业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的林业保护意识。开展相关工作,让林业保护宣传活动走进校园,使学生树立资源保护的意识。同时面向公众进行资源保护宣传活动以及林木风险安全宣讲。促进公众了解林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加强林业行风建设宣传。林业部门要派遣专业人员定期检查林业项目,是社会各界增进对林业资源保护的了解。
结语
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既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持,又需要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深入研究植树造林技术,提高树木成活率,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怀兵,李桂梅.浅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现代园艺,2018,000(004):218-218.
[2]王爱斌.探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209(04):82-82.
作者简介:
邹琳娜(1978-),女,汉族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人,大专学历,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