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施工流程及管理策略分析 刘璘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刘璘 徐晓东 魏建博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网普及率的大幅度提升,对变电站工程建设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中国安能厦门分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网普及率的大幅度提升,对变电站工程建设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通过对现场施工的设备、团队、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与分析,发现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满足当前施工建设要求,特提出相应的工程管控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变电站;施工流程;管理策略
        引言
        现阶段,我国变电站工程包含多个电压等级,变电站建设任务包括生产建筑、配电装置建筑、构筑物和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周期短,且多位于偏远地区,地质地形复杂。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工程质量控制,实现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
        1基本情况
        巴尔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是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的末端站,站址处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巴尔兵站西北约1公里处,G219国道边缘,距离拉萨1500公里,海拔4560米。变电站占地面积23580㎡,站内生产建筑物包括:主控通信楼、220千伏GIS室、110千伏GIS室、35千伏配电装置室、SVC配电装置室、备品备件库、制氧设备间等;站内辅助生产建筑物及附属建筑包括:警卫传达室、生活消防水泵房、消防间。
        2建设规模
        2.1远期
        主变最终2×120兆伏安,电压等级为220/110/35千伏;220千伏最终出线8回;110千伏最终出线10回;35千伏最终出线4回;无功补偿:最终每台主变压器35千伏侧配置3组,共6组6兆乏并联电容器组。最终每台主变压器35千伏侧配置3组,共6组6兆乏并联电抗器组。最终装设两组容量为-30兆乏~+30兆乏SVC补偿装置
        2.2本期
        主变本期1×120兆伏安,电压等级为220/110/35千伏;220千伏本期出线1回,新建1回至220千伏霍尔,装设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110千伏本期出线3回,新建2回至110千伏狮泉河;新建1回至扎达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本期1#主变出线1回;无功补偿:本期装设1#主变侧的3组6兆乏并联电容器组,装设1#主变侧的2组6兆乏并联电抗器组。本期装设1组容量为-30兆乏~+30兆乏的SVC补偿装置,另装设1组60兆乏TCR设备作为备用。
        3变电站施工流程
        在变电站施工过程中,根据变电站中一次系统、二次系统等不同类型的工程,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进行施工。对于变电站施工,可以先进行土建方面的施工,然后再进行一次设备的安装,之后就可以通过在电缆沟中敷设电缆,将信号接入电力二次系统中。在电力二次系统施工中,各个屏柜需要根据变电站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保证各个施工流程有序进行。同时,变电站中的通讯自动化系统也是变电站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变电站投运之前,需要与调度控制中心进行信号的调试,经过调试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运行。
        4变电站施工管理策略
        4.1优化施工团队的管理
        4.1.1施工团队人员的培训
        在项目建设开始之前,建设方应建立培训部门,对施工团队人员实行定期培训课程,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清楚整个施工流程所要达到的工作要求,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1.2团队管理人员的培训
        与施工团队人员相比,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的技能知识,因此,在培训部门进行培训时应加强管理才能方面的学习,这样才能从更高的格局上去管理施工团队。在培训部门进行课程培训时,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协助培训部门顺利开展工作任务。


        4.1.3质量监管人员的培训
        在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之后,对于质量监管人员的培训,应着重于增强其责任意识。在课程的学习中,应提供管控质量的方法,加强对质量监管人员的管理与优化。
        4.2基于三维技术的施工质量管理
        4.2.1项目的可视化模拟
        项目的施工过程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高度动态的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三维信息模型可以对变电站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最佳方案的模拟,通过实际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与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比较,直观地了解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从而帮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资源冲突、工序交错等,继而可以提早对施工过程进行优化,确保目标的实现。
        4.2.2施工过程分析
        施工过程分析是指在利用三维信息模型进行变电站施工安装过程中,对进度拖延或质量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变电站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业主或设计方原因造成设计变更的现象较为普遍,利用三维模信息型可以在施工开始之前通过可视化模拟,进行错漏碰缺检查以及管线综合检查等工作并形成综合分析报告,及时反馈给业主或者设计单位进行修改。除此以外,三维信息模型还可以对变更进行预测,了解项目变更方案对于工程后续工作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减少设计变更,更加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4.2.3施工过程管理
        基于三维信息模型的施工过程管理主要包含施工资源管理和施工场地管理。施工资源管理是对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以及各种资源的三维模型信息管理,模型系统将各项施工资源与构件的三维信息模型关联起来,从而实现对任意构件、构件组从及流水段在不同施工时间的资源需求进行计算,通过更新资源模板实现对所有相关构件的资源属性的更新,从而实现资源管理的目标。施工场地管理可以辅助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场地的布置,利用模型系统提供的一系列工具进行各施工阶段的场地布置,包括施工红线、围墙、道路、现有建筑物和临时房屋、材料堆放、加工场地及施工设备等场地设施。
        4.3重视施工安全管理
        4.3.1落实安全隔离措施
        在变电站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隔离的管理措施。所有工程人员都必须明确安全隔离措施,尤其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安全隔离措施的内涵和方法。由于安全隔离不属于固定措施,必须联合变电站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工程管理人员与安全隔离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管理人员在接收到施工方案后,必须及时制定安全隔离措施,并且按照现场实况进行调整,确保变电站建设项目等有序开展。比如在变电站项目建设中,必须针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设置安全管理措施,一次设备顺利遮挡物进行监管,闲杂人等不能进入到危险区域,以此提升安全隔离的管理效果。
        4.3.2注重现场安全交底
        变电站施工涉及较多部门,所以必须做好现场安全管理,有效联系多个部门,全方位分析施工影响因素。在变电站建设期间,明确各类设备的摆放位置,使用完之后必须立即归位。在施工期间会涉及电能问题,如果随意移动设备位置,将会对设备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还会加大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设备与材料管理,派遣专业人员参与检查管理,确保材料与设备的性能。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确保设备性能与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结语
        加强变电站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合理控制安全隐患的前提应要做好安全风险辨识,通过安全风险辨识,尽量减少安全隐患的数量。随着变电站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变电站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楠,孙风云.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及管控策略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2):34-35.
        [2]宣筱松.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9):150-151.
        [3]王建国.变电站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13):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