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适用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日生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适用技术的应用情况,从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厌氧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其他污水处理技术这四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身份证号码:46000319871003XXXX  海南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571126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适用技术的应用情况,从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厌氧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其他污水处理技术这四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
        引言: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因素的限制,导致生活污水存在排放分散、排放不均衡、收集困难等弊端,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难以适用于农村地区。相比之下,通过采取分散式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因而针对分散式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究分析,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1自然生物处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具备节省经费的优点,主要是依靠土地的自然过滤功能,使得污水在下沉期间,其中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无机物,病原微生物与重金属等杂质,能够被各种微生物降解、被植物吸收,或是受到自然沉淀,以此满足净化的目的。通过采用地下土壤渗滤的方式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会影响到地表景观,具有经费投入较少、处理效率较高、受温度影响较小,且出水水质能够满足污水排放规定等优点。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国际上澳大利亚首先研发出了与之相关的长效灌溉方式。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污水对作物进行灌溉,借助土地来过滤污水后,将污水统一收集后再进行二次使用。在此期间,被土壤截留住的物质,一部分可以作为肥料使用,然而该方法对污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水质不能太过复杂,还要确保土地肥力充沛。
        根据实践经验结果表明,土地渗滤技术最大的缺点,便是在运行期间,容易发生运行不当的情况,继而导致堵塞问题出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往往会建造稳定塘,以此处理分散的污水,该技术主要是依靠水体中的藻类与细菌,共同发挥其功能,从而满足水体自净的效果。然而该方法需要占用较大的地域面积,为此,研究人员需要据此不断提高藻类、细菌的活性功能,或是缩小稳定塘的建设规模,从而提高稳定塘的处理功能[1]。
        2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发酵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中的核心技术。根据生活污水的特征,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厌氧处理之后,能够有效清除大部分污染成分。比如,农村地区所建造的沼气池,已经具备了较长的使用历史。沼气池主要是通过有机物在缺氧的环境中,依靠厌氧与兼氧的微生物,协同反应而生出的沼气,可将其用作燃料使用。实践经验表明,沼气池的建立,非常适用于我国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国情,具备占地面积少、工作效率较高、资源利用率高及操作简单等优势。然而在现阶段,伴随着农村地区牲畜粪便的逐年减少,其使用效果遭到了削弱。另外,沼气池的运用还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沼气池内部污水储存时间较长,污水处理效率受到温度影响较大等问题。为此,就必须努力研究出其他适用可行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科研人员,应当注重将物理技术同生物技术高度结合起来使用。需要使污水先经过格栅、初沉池之后,再对其进行厌氧、兼氧或者好氧等生物处理方式,最后在污水经过沉淀后,才能实施排放。事实上,类似的微缩版技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研发出地埋式无动力、微动力以及生物膜法技术。针对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技术而言,其装置全部埋藏于地下,不会消耗能源,不需要专门派人进行管理,其水力留存的时间通常会在24小时以上。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供养不足、污染物清除效率较低等弊端,因而需要融合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例如安装水下曝气机,从而有效增强清除效果。就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而言,该技术主要是依靠膜生物反应器,使膜处理单元同以往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具备膜通量较高、膜费用较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而在分散式污水的处理与回用工作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依靠系统中的填料、水生生物以及微生物的化学、物理与生物三层协同功能,借助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降解的方式,从而达到对污水高度净化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譬如芦苇等水生生物经过光合作用,通过根茎能够把氧气由上部传送至根部位置,构建出一个好氧的环境,而距离根部较远的部分则会形成厌氧环境。按照植物的分布情况,人工湿地当中会先后形成好氧与厌氧环境,以此为污水的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生物反应渠道。
        另一方面,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污水祛除效果,对经济成本的要求不高;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氮与磷。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运用污水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灵活选用处理方法,尽量满足多种自然处理方式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通常情况下,人工湿度处理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投资费用较低、处理效率较高、操作简单易懂、运行维护便捷。与此同时,该技术还存在占地面积较大、容易遭受病虫害影响等弊端。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段位置,并辅之以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保证湿地植物不受损害,健康生长。
        现如今,人工湿地的功能,已经由单一净化污染的水体,发展至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增强景观多样性的综合性生态系统,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大。通过高差营造景观的方式,不但能够因地制宜有效减少工程建设经费,还可以更加便捷地改进乡村景观。该技术通过同其他处理技术相互结合,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景观,提高生态观赏性[2]。
       
        图1  农村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图
        4其他污水处理技术
        除了上述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之外,伴随着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在传统自然生态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努力研发新型处理方式,越来越多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相继被研发而生,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将蚯蚓引入生态滤池当中。该方法是近些年从国外发展而生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根据蚯蚓的习性特点,能够有效清理滤床部分,避免滤池发生堵塞的问题,以此提高滤床的通气功能,优化生物种群组成情况,从而提高滤池的生物活性,确保滤床中的碳、氮能够有效分解与转化,具备诸多先进的优点。
        第二,建造生态厕所。该方法主要是运用具备多孔性、吸水性与排水功能的锯末、麦秸,将其作为微生物的发育繁殖场地,在反应箱当中开展人力强化堆肥处理。在此情况下,生态厕所中的粪便、尿液能够同锯末相混合,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得以及时降解,其产物是一种良好的肥料与土壤改良剂。
        第三,使用净化槽。该方法是一种由日本研发而生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工作原理主要以以往的膜生物反应器为基础,属于一体化结构式装置,现如今该装置已经逐步受到我国重视。
        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农村生活污水实施分散式处理的过程中,相关科研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结合农村地区污水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保证农村地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昢圳,赵建军,郑向群.一种无动力·蒸发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9,036(005):570-574.
        [2]王小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剖析[J].现代管理,2019,009(002):P.273-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