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邹文
[导读] 被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问题导向法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五丰学校    邹文   343800

摘要:被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问题导向法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法致力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针对小学数学目前的教学特点,对问题导向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如下。
关键词:问题导向法;小学数学;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作用非常大,通过合理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问题是“向导”,能够引领学生探究和思考;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问题是学习的路标,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得以唤醒。因此,问题导学”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的含义
        问题导学法是随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要求不断提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素质教育的特征,问题导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思维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当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来对课堂所讲授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校的知识点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考方向的引导,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现状
        (一)学生自主能力较弱
        问题导学法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接收教师的讲解或者提示。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独立思考新知识新问题的能力还不足,所以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一一解答,最多是从共性问题出发,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答疑,长此以往就会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成绩好的会更加好,而成绩不好的同学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自暴自弃。
        (二)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也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在以问题导学法的指导下,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在课堂上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求教师解答,而作为教师也会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先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就是说一节课下来,教学进度要按照教学大纲推进,而不是说课堂讨论很热烈,教学气氛也很好,课堂结束后,学生却没有学习到新的知识。这就使得问题导学法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式的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以卡通形象举例,例如:一个小兔子种了三块地,它从每块地里挖一个胡萝卜,一共挖了几个胡萝卜?或者是吉吉有五个菠萝,被毛毛吃掉了两个,剩几个?类似于这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知道的卡通形象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同样适用这种方法。例如:学习计算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这么举例。小牛有一块三米宽六米长的地,小马有一块三米宽五米长的地,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谁的面积大?这样一来就把枯燥抽象的数字变成有具体的身边的例子,学生更容易加深理解记忆。
        (二)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让学生知道重点和难点。带着目标进行教学和学习,让课堂授课的目的性更强,让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可以用实际的教学模具去分解抽象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将四边形和圆形作为对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感受稳定性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比如,在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时,通过两支铅笔的变化让学生区分不同的角的概念,要比大于九十度或者小于九十度的说法更有效果,学生也能一目了然。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结合学生本身确定一个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目标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久而久之,这种问题导学法将会被教师和学生习惯,使教学和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三)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在问题导学法中,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突破。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小明有两块地,两块地中分别种了三棵苹果树,三棵苹果树上分别结了五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得到答案,也可以先算出一块地上的苹果乘以二得到答案,也可以先算出有几棵树乘以五得到答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结束语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法存在的弊端和优点也在逐步地展现。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将不实用的教学方法逐步淘汰,大力推进利于学生的问题导学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提高学生兴趣为己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59-60.
[2]王璠.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