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眉山市 620032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恰逢此时,互联网行业走进人类生产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因此信息化技术是当前各大企业的发展主流,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完善了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本文将针对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探索进行浅层次探讨。
关键词: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探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管理,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稳定的生产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无法适应企业的跃进式发展,甚至在起反作用,因此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可以让企业内部的横向资源和纵向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及协调,使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信息化系统一般包含以下四个部分,分别是信息层、决策层、实施层、反馈层。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对企业成本、人员协调、材料调配、资金流动、工期控制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一、当前企业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信息传递经常出现断层
当前的企业管理模式大部分采用人管人的管理方式,由于人为的管理方式不同,导致信息失真,一部分管理人员在对信息采集时没有对当前信息二次确认,导致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已经无法保证,导致管理层得到的信息不统一,对企业整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1]。
(二)缺乏生产管理信息化人才
一般情况下生产管理都由企业骨干人员对其负责,但骨干人员往往擅长生产管理,并不能兼任生产管理信息化,另外一些家族企业更是整体学历偏低,生产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这种问题自然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一种方法是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生产管理人才习惯并加入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的行列,另一种方法是让信息化技术人才加入到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中来。
(三)对生产管理信息化的认知不够
企业管理人员大部分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并且很难从这个模式中解脱出来。相比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的加入导致管理人员也要学习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打破常规模式,因此由于对信息化管理的不认可,不重视,抑制了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模块建设
(一)生产计划模块
在生产计划模块中,需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建设生产计划模块,信息系统可以将当前订单数量和企业产能有机结合起来,实时反馈给管理层人员,并且可以依据历史订单对当前生产计划进行自动排产,形成生产计划。除此之外,在生产计划生成后,还需要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一旦出现生产进度跟不上生产计划时,及时向管理层进行预警,以便人为干预改变生产计划。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还应进行整体的节点划分。例如,生产计划的排布,生产过程的跟踪,生产结果的校验,生产计划的验收。系统会通过企业内部标准对此次生产进行整体监控,并对生产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二)产品调度模块
产品调度模块可以和库存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编号管理,在生产系统中对每个产品的去向进行编码记录,可以让企业对产品的整体方向进行把控。同时,产品调度模块可以通过细致的编码行为对每个产品试试追踪,直到某个产品售出或者销毁为止。
(三)质量管理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依据行业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管理模块可以有效规避常规质量问题。
并且依据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将该条生产线上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比对和质量记录,以便对整条生产线的质量进行大方向规划[2]。
(四)工艺管理模块
工艺管理模块主要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效果比对,针对每种工艺方案进行监测,并跟踪当前工艺方案在生产过程中的情况。根据生产效率以及浪费情况择优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
(五)成本管理模块
成本管理是每个企业最应该着重关注的重点,在成本管理中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成本预算,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当前项目所需资源进行信息化计算,对项目整体规划并进行成本预算。二是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通过增加人员的监控,启用信息化系统和人脑进行双重核算,以便查找成本预算中的不足,做出最贴合实际情况的成本预算。三是成本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让信息化系统沉浸式加入,以便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进行有效监控和记录。四是成本分析,通过已完成的生产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避免下次类似生产模式中产生同种浪费情况。
(六)设备管理模块
生产设备是企业的生产源头,是企业稳步生产的重中之重。系统信息化技术可以方便对企业当前设备进行编号并且在系统中备案。针对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记录每次的检修问题。这样方便管理者对企业设备整体进行监控,在设备故障时可以通过日常检修问题判断故障原因,方便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七)安全环保模块
在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下,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旋律。企业在稳步发展下也必然要重视环保问题,安全环保模块就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对生产环节中的废弃物品进行量化处理,在生产环节中,可以通过数据对比针对环保指标进行系统化判断。
三、保障措施的制定
在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道路中,保障措施的制定可以让信息源更具有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要保障信息的传递方向,必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实施层需要将信息传递给决策层和管理层,除此之外,还要保障信息的准确性,所有上传到信息系统的信息都要经过负责人的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传。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保障,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还在努力探索中,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要选择稳定的软件公司,成熟的软件企业已经在信息化技术道路上取得颇多成就,成熟度高,可供选择的方案多,同时还要要求软件厂家提供后续的售后服务[3]。
另外是资金的保障,在信息化建设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探索,都要强大的资金在背后做支持,在资金预算中,企业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总结,预留足够的资金,考虑方向要包括员工的工资、人员的培训、专家的咨询费用等。
结束语:
通过以上浅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对生产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值得探究的就是当前技术手段尚在发展阶段,想要进一步改善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就要明确指导思想,建立多个模块并且制定多重保障措施让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进行。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多方面考虑,比如人力物力,当前企业状况,以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娟.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7(18):90-91.
[2]刘欢[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当代旅游,2018,000(008):1-1.
[3]王思遥, 陶华.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生产力研究,2015,000(00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