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对路桥施工的影响分析 肖智勇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肖智勇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路桥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路桥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实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软土地基内部的水分含量占比较大,这类土层的渗水性能较差,载荷能力较差,所以如果不能有效的这类土层进行合理的处理,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想确保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施工质量达到既定的目标,那么就需要综合各方面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法来规避软土地基对道路桥梁工程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围绕软土地基对道路桥梁施工工作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对道路桥梁施工工作的良好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软土地基;路桥施工;影响
        引言
        “要想富先修路”。当前我国的公共交通事业日益发达,我国各地人民政府都非常重视路桥基础工程方面的投资和发展。确保路桥基础工程满足人民出行的正常使用,提高路桥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根本保证。然而路桥基础工程很多都存在一些软土地基路段,在施工过程中若未处理好软土地基的质量病害,则会给道路桥梁正常使用埋下极大的危害隐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处理软土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出适当的决策,合理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方法。
        1软土地基概述
        要想进一步提升路桥施工软土地基质量,处理好路桥施工常见软土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当前国内绝大部分软土路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软土地基建设工作着手,从而得到最优的软土地基设计方案。只有处理好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源上提升软土地基质与量,为后续路桥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提升路桥施质量。软土路不同于常见路层,软土本身含有较大孔隙,整体土质相对疏松,含水量较大。基于软土路的特征,势必为路桥施工增添难度。为克服软土路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升软土路刚度与强度,在实际的路桥建设工作中,应结合软土路特点,选用合理的软土路地基施工技术与方式,才能维护软土路质量。
        2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
        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同类工程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案。在以往的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容易因技术方法单一、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实际处理效果难以达到工程施工要求。在软土地基处理时,容易因前期勘察不准确,遗漏需要处理的路段,或因已有地面荷载沉降时间过长,导致地基强度下降。施工时也容易因施工技术不当,导致路堤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对外围构筑物产生威胁。例如在施工中没有对填筑进行合理分层、填土速度过快或填料质量较差,都容易引发路堤失稳问题。在台背填土过程中容易因结构物受负摩擦力、推挤作用影响,引发桥台变形问题。该工程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通过采用多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根据各个路段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手段,使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基于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必须提高对上述常见问题的重视,在实际施工中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3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3.1软土地基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材料喷射情况,喷射情况可以分为干法、湿法,将加固深度可以控制在15~20cm之间。在使用此项技术时要想将水泥加入到土层中可以采用搅拌桩基来完成,在通过多次搅拌后土体可以与水泥间产生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使软基达到硬化效果。水泥搅拌桩可以分为单轴搅拌桩、双轴搅拌桩与三轴搅拌桩,其中单轴与双轴搅拌桩通常被应用到淤泥软土、粉土软土中。在使用后可以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并可以提升处理质量,为后期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效的支持。使用此种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并不会对设备有很高的要求,并可以发挥出设备在软土施工中的作用,不用对软土进行深入挖掘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软土地基加固的过程中应对周围的土地震动情况进行控制,有效的保护土地资源。
        3.2强夯法
        强夯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此方法的原理类似于处理动态硬化的技术,并且主要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动态压缩。底座的紧凑性被纵向冲击的动能所致密,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在动态压缩期间,一般要在地表铺设碎石或矿渣等垫层,施工前要做好排水降水处理设施,在基础上安装垂直排水管,并使用降雨法将地下水位降至固结线以下。强夯过程一般采用铸钢锤或钢筋砼锤,当夯实地基时候,夯锤宜选用底面积较大的。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夯区域,面积要在500m2以上,测试冲压确定设计参数,例如冲压时间,单个冲压能量,冲压路径和间隔时间。强夯分为主夯、次夯、满夯三种进行,当单击夯击能<2000kN•m时,最后两次夯击时的平均夯下沉量控制≤50mm;当单击夯击能在2000~4000kN•m时,最后两次夯击的平均夯下沉量≤100mm;当单击夯能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次夯击的平均夯下沉量≤200mm。强夯法成本低,简单、方便且易于操作。适用于各种贫瘠的土壤,例如在压实搓成中,如何处理非均质的回填土、砾石和软土、低饱和度淤泥、黏土等,软土的主要区域通常具有良好的补强效果,但效果较差,适用于高度饱和的黏土。
        3.3粉喷桩施工
        采用水泥、石灰和一些添加剂,将这些材料进行合理配比后,通过粉化搅拌,形成粉状固化剂,然后将其输送到软土地基内,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抗压性。在进行粉喷桩施工技术运用时,一是要注意各种材料添加剂的配比量,二是要施工管理人员对相关材料的质量把控,三是要对需要使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前的全面检查。做好上述几项准备工作,才能正式开展粉喷桩施工,否则某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该技术实施的实际效果。
        3.4深层搅拌桩技术的核心原理与优劣性
        应用深层搅拌桩技术,可以提升地基强度等级,增大地基承载负荷力。同时,深层搅拌桩技术的操作流程简便,施工成本较低。具体流程为:(1)铺设砾石或砂石。由于施工现场浅表土层的硬壳较薄,在正式施工前,应当使用砾石作为垫层,为机械设备的运作提供便利条件。(2)装配大型机械设备,如搅拌钻头、空气压缩机和粉体发送器等。(3)调整掺灰量参数,技术人员要预先深入现场进行采样,根据样本实验结果,确定搅拌范围。
        3.5加载与置换技术
        在加载处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先对地基稳定性进行检测,然后覆盖不透水薄膜,进行填土施工,达到加大荷载、加固地基的效果。如果软土地基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处理达到施工要求,还可以采用置换技术进行处理,即采用优质土置换路桥工程的软土层,从根本上解决软土地基问题。但置换技术施工难度较高,必要时还需要采用爆破施工技术进行强行置换。如果采用置换处理技术,必须做好置换土的选择,通过采用抗压强度高的优质粗粒土,确保置换和压实后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路桥工程的发展,但是在路桥施工中如果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会直接影响路桥工程的稳定性与建设质量。因此,路桥施工企业应重点关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使用水平,以此来保证路桥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开清.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析[J].智能城市,2018,4(7):119-120.
        [2]唐文迪.路桥软土地基施工的新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7(13):52-53.
        [3]王成.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