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万汇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基于此,以下对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途径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在此,只有将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重视起来,积极解决当前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才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1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
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水土保持的根本任务在于防治水土流失,这是资源与环境的高度融合,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起点和焦点。水土流失严重将导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2大制约因素。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不再和谐的重要体现,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或者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具有难以逆转的破坏性,即破坏耕地、削弱耕作层结构,从而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河流、湖泊和水库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坡耕地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耕作层土壤养分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和土壤潜在肥力,这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关,应予以高度重视。
2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
2.1管理体制体系
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体制。其中,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第五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依据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跟踪监测、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改革发展。
2.2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涉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3种适用范围的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6项、水利行业标准37项,包括基础类4项、规划编制类2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类3项、工程设计类3项、综合治理类16项、工程施工类1项、工程验收及运行维护类3项、生产建设项目防治类7项、监测类4项、信息化类4项、试验示范类1项、植物措施类5项。这些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在指导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与运行管理、规范监测与监理、提高工程质量、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推进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思路与途径
3.1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制定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在基层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建设以及使用方案的设计工作,保证所设计的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使用方案能够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效提升针对基层农田水利工程使用以及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人们的环保意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受传统掠夺式开发遭到无法挽回的破坏,而停滞的区域经济为避免开发缓慢问题,在建设与设计工作中创新整体工作模式,转变现有局面,遵循自然规律开发,以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在基层农田水利工程中,应当正确认知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以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来创造财富,采用合理举措保证基层农田治理效果,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3.2沟道治理工程防治方案
在相关小流域水土治理方案中,沟道治理工程的实效性最强,因此对于该方案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而沟道治理工程能够通过处理侵蚀度较大的干支毛沟问题,进一步实现水土保持的工作目标。在处理的过程中,沟单项设计方法是最典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设计者会预先对流域内的沟道进行规划和分析,从而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沟道进行综合治理与配置,其工作方案的重点在于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并在沟道的底部进行下切,从而形成骨干沟道。同时,利用植树种草的方式,对支毛沟进行整治,并对主干沟进行整理工作,顺序可由上至下,注重连锁控制的原则是治理工作的核心所在。自上游而下的治理顺序,能够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进行。
3.3严格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的验收和监督
工程竣工后,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验收工作,针对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相关单位进行处理,为水利工程后续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提升水利工程的运转质量和运转效率,将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在基层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中重视整治面积覆盖率,在监管体系中纳入种植林草面积与复耕面积,从而提升基层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整体防治效果,监督机制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有效奠定良好基础。如此,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有效减少因水土流失问题而给当地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和农业生产活动能够高质量展开。
3.4果林工程防治方案
采用果林工程的防治方案,即在水土流失区域根据客观的地质条件栽种适宜生长的果树,以此来巩固土层。而果树的栽种需要保持适当的间距,可搭配牧草的种植共同进行。牧草的生长能力强,增长速度快,有助于巩固土壤的肥力。通常来说,水土流失区域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差,选择种植牧草是提升土壤肥力的最佳选择。利用果树与牧草共同种植的治理方案,能够较为快速且有效的实现治理目标,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为当地创造一定的经济利润。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小流域治理经验与体系,而即使拥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也并不能保证该产业的完全合理化发展。相关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与资金投入情况都为实际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自身工作内容,完善产业结构,整合人才资源动向,才能使其更加适应实际的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娇娜.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2):97+99.
[2]江小毛,艾安丹.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9(11):51-52.
[3]周魁.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2019(11):54-55.
[4]杨远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要点分析[J].农家参谋,2019(18):11.
[5]张慧.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2):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