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通州分公司 北京市 101100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之一,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都起到巨大的作用。如何控制水质,让水质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就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质量控制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水质化验分析方法。
关键词:水质;化验分析;方法应用;质量控制
在进行水质监测的过程中,技术因素、试验因素、数据因素和人员因素都有可能会对水质化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要保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人们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构建全方位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当前的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不断朝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应用
生活生产的用水最终都会汇集到自然水源中,或者经过一定的处理被人们再次利用,如果不对其中的成分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必定会对自然水源的稳定 性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水质的分析处理具有很大的意义。一般来说,工业生产废水具有较多的重金属物质和多种盐类成分,人们的生活废水则含有更多的微生物。由于检测水源的来源不同,其中存在的物质不同,相应的水质化验分析方法也有区别。不溶于水的固态物质可以采用物理沉降和过滤处理,以多种化学试剂进行反应,分析固态成分;对于重金属离子较多的水质,使用一般的吸附物质,根据吸附物的颜色和特点来确定物质种类;使用一般的化学试剂反应溶于水的盐离子,根据反应结果确定离子类型;由于水质的来源不同,水中的物质成分可以直接进行猜测检验,通过对水质来源的分析,罗列其中的物质成分,再采用针对性的化学试剂参与反应,形成检验校正。根据分析反应的结果,对水质化验分析的水质特点进行记录,在以后的水质处理工作中,只要引用分析 结果对水质进行处理即可达到水质清洁处理的目的。水质化验分析在根本上简化了水质处理的程序,避免了繁复的成分检测工作,减少了化学试剂和人力的浪费。
水质检测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需要选择合适科学的控制方法才能够实现。首先,要做好样品的复查与管理工作,在分析之前对样品进行分组并留有复查专用的样品,随后根据规范化的检验要求与流程进行检验,将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差距;其次,采用平行样品检验的方法,选择以国标规定的样品检测量分为三组进行检验,随后对稳定性较强的水样进行偏差分析,这样就可以提升测试的准确性,也有利于进一步得到高精度的分析结果;最后,对比试验分析实施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排除人员操作方面的因素,包括仪器设备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性。
2水质化验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现状
水质化验技术内容复杂、流程严谨,对于设备、人员以及外部实验环境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主要影响水质化验分析的因素为如下几个方面。
2.1检测材料
水质检测到的数据结果与利用水质检测的材料相关,这主要是由于水质试验材料可以影响水质检测数据,材料不同就会有较大的差异,一旦水质检验材料出现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准确的数据。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就要严格选用国标规定的试验试剂。实验试剂选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两种情况:一种所选用试剂等级偏低(如试剂中含有待测组分、存在干扰元素等)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种为使用试剂失效(如试剂过期、保存不当等)也可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水质监测能力问题
水质监测是水质化验分析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对生活水质起到检测作用。而按照现在的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工作状况来看,许多水质检测机构在控制水源水质、对生活水质进行检测及对污染水源进行源头治理的各项工作中总是会出现各类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在对水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由于检测机构对监测环节的把控不足,使得机构无法准确掌握当地的水质变化情况和污染状况,无法及时对水质进行改善,对污染源头进行处理。
2.3试验数据缺乏准确性
在应用水质移动监测技术进行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相关试验数据可能缺乏准确性,直接影响水质化验报告的真实性,降低了水质监测质量。首先,水质抽样和采集阶段没有做到分散采样,同时采集的水质样品没有做好标注和分类整理,有可能会发生样本的混淆。其次,对于一些需要送实验室化验的水质样本,运输途中保管不合格,以致样本失效,从而影响最终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实验室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化验操作的过程中,虽然都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但仍然需要人工来进行流程控制,一旦相关设备发现故障,实验室环境不达标,又或者人员出现操作、样本试剂保管方面的失误,都将不利于进行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3水质检验过程控制及水质监测质量
3.1监测断面和水质采样点规划环节
第一,水质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监测任务去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包括河流的监测断面和湖泊、水库的监测断面等,一定要保证水质监测断面的全面覆盖性,保证水质监测的广泛代表性。第二,水质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提前选择好水质采样点,水质采样点的选择需要结合前期准备工作过程中收集到的监测区域水源环境现状,并对其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设计出具有代表性和水质采样点,从而对水质监测区域内的水质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和监测,并且总结概括出该水域范围内的水质情况,找到水源空间布局和日常的变化规律等,为环境工程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的水质数据资源。
3.2增强对实验室环境的管控
增强对实验环境的把控,有效降低实验结果的误差几率,提升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水质检测时,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现象时有发生,具体的环境因素上文已有叙述,而除了上述的各类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几类因素的影响;实验试剂是实验的必需品,而在做实验之前,每一位监测人员都应该对实验试剂进行检查,确保其是否符合实验需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实验仪器需选用型号适中、与实验测量范围相匹配的,器材量程过大会导致误差增大,量程较小又会造成实验结果不精确。因此,每位工作人员在实验开始之前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实验的周围环境符合要求,以保证实验能够正常进行。
3.3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提升远程监测技术水平
要提升环境检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水平,人们必须加强对水质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提升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在收集基础数据的过程中,水下监测仪器一定要布局合理,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重点水域适当增加密度,其他干流或支流水域呈分散化布局,从而形成网格化的监测站点分布,以便收集最为完整的水质监测信息。其次,基于远程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对各水域的水环境进行整体分析,包括近年来水质变化的趋势、导致变化的原因、周边潜在的污染源等,不仅提升了水质监测工作控制管理水平,还为环境水质改善指明了方向。
3.4严控样品质量
试验样品的选用也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所取的样品要具备较强的典型性,而且在其保存、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标准严格执行,这对样品选取的代表性和准确度非常重要。为此,在试验开始之前,应该将试验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记录到指导书中,并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考核,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从事样品的选择和收集。在正式分析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应该对样品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比如样品的性状、时间以及地点等信息,还要确保样品的标识不出现错误,如此就可以有效防止在分析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4结语
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对水质控制非常重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存在重要联系。因此,应该加强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应用,探究目前水质检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启文.水质监测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及监测的相关环节[J].中外企业家,2019(31):221.
[2]赵佳.简析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2)175
[3]李泽峰.水质化验分析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6)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