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安桦
[导读] 由于小儿高热属于临床多发症状,通过分析布洛芬悬凝液与乙酰氨基酚使用效果,研究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由于小儿高热属于临床多发症状,通过分析布洛芬悬凝液与乙酰氨基酚使用效果,研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60例伴有高热症状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布洛芬混悬凝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对比两组高热患儿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良好退热效果,通过两种药效对比,布洛芬混悬液有效治疗小儿高热现象,减少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布洛芬悬凝液;对乙酰氨基酚;小儿高热;临床效果

小儿高热处于患儿在特殊情况下持续发热症状,从而引发其他并发症,当小儿体内受到感染时,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严重导致患儿精神不稳定,影响身心正常发展。患儿身体若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将发挥免疫功能,短时间内患儿高热症状减退1]。若患儿身体各项发育不全,长期处于高热状态,严重影响患儿其他正常器官组织,因此应及时抑制患儿高温症状,本文通过研究小儿高热患者使用部布洛芬悬凝液及对乙酰氨基酚两种药物,分析两种药物药效,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60例伴有高热症状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4.5±2.1)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岁~10岁,平均年龄(4.8±1.8)岁,对比两组资料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患儿高热症状;(2)患儿家属同意参与并签署同意书;(3)患儿无明显过敏反应。
排除标准:(1)患者短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2)无遗传病史及精神疾病;(3)家长中途反悔并退出[1]。
1.2方法
首先监测患儿正常体温及生命特征,根据患儿情况决定用药时间,整个治疗过程中通过物理降温方式降低患儿高热症状,同时观察患儿微表情,若出现特殊情况,停止用药,进一步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由于患儿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家长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甚至过激行为,因此应注重与患儿家属进行友好沟通,对于患儿家长给予关心,通过TV影像播放以往成功治疗患儿医治过程[2],提升患儿家属治疗信心,避免患儿家属出现负面心理。实验组患儿使用布洛芬混悬凝液治疗,药量服用及次数10ml/kg、每天3次,对照组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治疗,药量服用及次数10~15ml/kg、每天3~4次,两组患儿均在餐后1~2小时后服用,5天1疗程。同时时刻监测并记录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决定药物停止时间[3]。
1.3疗效观察及评判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儿治疗效果根据用药后患儿体温是否有所下降及下降范围而定,若体温下降超过3℃或者温度恢复正常记为显效;用药后患儿体温下降范围在3℃之内或者稍高正常体温记为有效;用药患儿体温体温未发生改变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计算资料应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应用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小儿高热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患儿体温持续升高,严重影响正常器官功能,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健康。因此及时降低患儿体温,防止损伤其他器官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两种药物治疗小儿高热效果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患儿通过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有效缓解小儿高热症状,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布洛芬混悬凝液药物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及应用。
由于乙酰氨基酚药效短,被患儿迅速吸收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现象;布洛芬混悬液既是抗炎药,又是环氧化酶抑制剂,有效促进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实现抑制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恢复患儿正常体温及降温等作用。同时布洛芬混悬液药效时间久及见效快,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减少患儿用药次数及计量,直至患儿恢复正常体温。对患儿进行治疗同时应关心患儿家属不良情绪,与患儿家属建立友好沟通,缓解患儿家属不良心理。
综上所述,小儿高热症状通过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后,有效降低患儿高热现象,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因此布洛芬混悬液可有效在临床医学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秋影.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3):174-175.
[2]张小丹,谭军源.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9):130-131.
[3]刘志军.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