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病例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治疗研究,组别主要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43例,对照组治疗运用传统脾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最终住院时间较短,其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有显著优势,两组间数据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在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尽早治愈。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疗效观察
脾功能亢进是临床血液内科一种高发疾病,该病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脾增大,该病的发生会降低患者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水平,并且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提升门静脉高压,从而增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1]。所以,针对脾功能亢进疾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早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减轻疾病对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2]。为此,本文中运用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对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治疗,并将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详细信息已在本文中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病例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20年6月,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分别有43例,对照组中有23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年龄均值为(52.0±2.2)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各为24例、19例,年龄均值为(52.5±2.4)岁,组间患者指标数据差异值较小(P>0.05)。
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患者均通过临床核实确诊符合脾功能亢进疾病;(2)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无精神疾病者。(4)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对本次治疗研究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后,自愿签署本次研究执行书,参与治疗研究的两组患者均已通过临床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伴有语言功能障碍患者。(2)存在智力功能障碍患者。(3)患有精神疾病患者。(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脏器疾病患者。(6)无法积极配合本次治疗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脾切除手术治疗,术前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采取全麻处理后,在患者的左侧肋缘下取手术切口,逐层切割进入腹腔后详细探查脾脏,随后结扎脾动脉主干血管,并逐步将脾胃、脾肾以及脾膈的韧带切断,最后将脾脏切除取出。在切断和结扎过程中需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脾脏周围相邻组织器官,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治疗,手术采取局麻处理,经右股动脉穿刺,然后将导管鞘经股动脉血管置入,脾动脉导管经导管鞘引入至脾动脉内,随后实施脾动脉造影,对脾脏进行详细观察,经导管缓慢将聚乙烯醇微球注入进行栓塞处理,成功栓塞后退出导管,术后行对症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指标改善程度、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最终住院时间。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VAS)量表进行评估,总评分值为10分,低分则表示疼痛程度轻。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计算数据,运用(±s)以及t检验/n(%)和x2检验为此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当两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指标结果对比差异值较小(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较为明显,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最终住院使用时间较短,组间数据差异值较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见下表1。
.png)
0.0000 0.0000
2.2组间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最终记录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仅有2.3%,其结果同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所占优势明显,两组指标数据差异值已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png)
3讨论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淤血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脾疾病以及原发性脾大等多种疾病,早期血常规检查会存在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由于早期无明显体征表现,多数患者是通过体检时发现病情存在。而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功能器官,当脾脏功能发生病变时,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肝硬化疾病,因此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使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胁[3]。当前临床针对脾功能亢进疾病采取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传统脾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率较高,该手术方式是通过将脾脏切除,达到控制脾实质内血供、降低脾脏巨噬细胞的活性以及改善脾功能亢进的目的。但由于传统切除手术的创伤性较大,会增加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4];而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传统切除脾脏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同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所造成的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而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将部分脾组织动脉血流进行阻断,致使部分脾实质因血流不足而梗死,从而达到减弱血细胞功能损伤程度、提升白细胞数量以及改善脾功能亢进的作用。为进一步核实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此篇文章中将其与临床传统脾切除手术再次进行了对比,最终结果也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运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最终住院时间较短[5]。
由上可知,运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均较高,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改善,提升患者的疾病治愈效率。
参考文献:
[1]夏伟,马建明,朱云详,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2019,27(1):54-57.
[2]崔林阳,高璐璐,侯红军,等.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2):1806-1810.
[3]张雄杰,毛艳平.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切除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8,12(5):411-413.
[4]高雨佳,高知玲,马乾凤,等.2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后肝脏早期血流状态变化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0,26(5):360-363.
[5]许国梁.腹腔镜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老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3):6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