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病理类型及治疗前景展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张丽
[导读]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

         摘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情况下出现的机化性肺炎,过去也被称为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由于COP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变化多样,临床上很容易误诊,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报道如下。
         关键词:隐源性 肺炎 讨论分析
一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发热、咳嗽3月余,再发热2天”于2019年11月6日入住我院。患者3月余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有咳嗽,活动时胸闷气急明显,无明显咳痰,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胸部CT提示右肺斑片状渗出”,考虑“肺部感染”,先后予美罗培南针、莫西沙星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针抗感染,以及间断使用甲强龙针抗炎,症状好转后出院。2天前再次出现咳嗽、发热,故来我院门诊就诊,收住入院。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有吸烟史30余年,已戒2年余;有饮酒史30余年,已戒3月。入院查体: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3/72mmHg,体温36.6℃,SPO2% 97%,神志清,精神软,口唇无绀,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入院诊断:右侧肺部阴影性质待查:肺炎?肺结核?其他病因待排?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CRP(超敏):白细胞总数 :11.3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1.4%,淋巴细胞百分比 :11.2%,CRP(超敏) :133.06mg/L;ASO:18.0IU/mL,RF:3.0IU/mL;痰真菌涂片、抗酸杆菌涂片:阴性。总Ig_E :126.5IU/ml。降钙素原:0.063μg/L。11月06日至11月14日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1/日抗感染治疗9天,体温无下降,且咳嗽、气急较前加重,查胸部CT提示两肺感染首先考虑。于2019年11月14日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上肺组织穿刺)肺组织慢性炎伴肺间质纤维化,部分肺泡不张伴有实变,结合临床符合机化性肺炎改变。在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机化性肺炎后,临床诊断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故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改为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静推一日一次(11.17-11.25)使用9天后,患者体温正常,咳嗽气急较前明显好转,改为泼尼松片30mg口服一日一次(11.26-11.28),11.27复查胸部CT提示两肺感染较前片好转。
经治疗后于2019年11月28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甲泼尼龙片30mg口服一日一次,后逐渐减量,治疗4月后患者病情稳定,于2020年04月02日复查胸部CT可见双肺病灶几乎完全吸收,仅遗留少许条索影。之后激素继续减量,目前减量至5mg维持治疗。
二.讨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最早在1983年由Davison(1)等描述,认为COP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COP的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细支气管管腔内有成纤维细胞及疏松结缔组织成息肉状生长。2013 年美国胸科协会( ATS)和 欧洲呼吸病协会(ERS)发表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分类共识中将COP 包含在内,并按发病率的高低将COP排在IIP的第 3 位(2)。COP的发病率1.10/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 50 ~60岁(5),男女发病率相当。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气促、乏力和肌肉酸痛,类似亚急性流感样症状。听诊时可闻及局限性或广泛性的湿性啰音或Velcro啰音。 肺功能多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
         各文献对COP的CT表现描述各不相同。李惠萍(3)等总结了25例COP的影像学表现,提出“五多一少”的特点,即:多态性、多发性、多变性、多复发性、多双肺受累,蜂窝肺少见。

COP的具体CT影像表现如下:(1)以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的实变影及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大多数与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一致;(2)结节影较常见;(3)线带状影常见;(4)纵膈淋巴结轻度肿大;(5)胸膜反应少见(4)。本例病例胸部 CT 为典型COP,呈多发、多态、多变、游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片状实变影、条索状影及磨玻璃影,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故起初容易被误诊为肺炎。
         治疗及预后: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COP治疗指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最有效的药物(5),一般推荐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75~1.5mg·kg-1·d-1,4~6周后减量,每3~4周减量至维持量10.0mg/d,总疗程0.5~1年。急性进展性患者可选择甲泼尼龙500-1000mg/d冲击治疗,3~5d后改为1mg·kg-1·d-1口服(6)。COP虽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但在激素减量过快或在停药后较易复发,复发率为13—58%(7)。本例患者在诊断明确后给予甲强龙针40mg 静推1/日,临床症状迅速好转,肺部病灶短期内明显吸收,提示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出院后继续口服激素治疗并逐渐减量,目前病情稳定。
          总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CO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一经诊断应尽早治疗。
[1].    Davison, A.G., B.E. Heard, W.A. McAllister and M.E. Turner-Warwick,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tis. Q J Med, 1983. 52(207): p. 382-94.
[2].    Travis, W.D., U. Costabel, D.M. Hansell, T.J. King, D.A. Lynch, A.G. Nicholson, C.J. Ryerson and J.H. Ryu,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Update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 188(6): p. 733-48.
[3].    李惠萍,范峰,李秋红,赵兰,李霞,余慧,张容轩,易祥华,史景云,何国钧, 肺活检证实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5例临床诊治体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4): 第259-264页.
[4].    陈彬,赵峰,何健,章士正,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6): 第589-592页.
[5].    Cordier, J.F., Cryptogenic organising pneumonia. Eur Respir J, 2006. 28(2): p. 422-46.
[6].    张明,范贤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1): 第110-111页.
[7].    Lazor, R., A. Vandevenne, A. Pelletier, P. Leclerc, I. Court-Fortune and J.F. Cordier,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Characteristics of relapses in a series of 48 patients. The Groupe d'Etudes et de Recherche sur les Maladles "Orphelines" Pulmonaires (GERM"O"P).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2(2 Pt 1): p. 5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