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在昏迷患者家属中实施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期间ICU收治的昏迷患者家属87人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宣教,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实施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比较两组家属在探视期间为昏迷患者实施踝泵运动的准确率、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踝泵运动准确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者家属采取积极有效的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患者家属;效果评价
昏迷是觉醒状态与意识内容以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的一种极严重的意识障碍,对外界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觉醒,为了维持昏迷患者的生命,其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压力;而入住ICU的昏迷患者往往伴有抵抗力低下及多种侵入性操作,为减少患者的感染率,科室制定了严格的探视制度,限制其探视、陪护的时间;再加上患者因病情诊疗的需要,家属无法时刻陪护在患者身边;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患者家属在心理上的焦虑、恐慌、难过以及自责。及时有效的安抚患者家属情绪,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诊疗环境,避免医疗纠纷,是护理人员工作的一部分。本研究针对患者家属实施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以提升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满意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科87名昏迷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将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人,其中男20人,女23人,年龄(46.7±12.31)岁;对照组44人,其中男24人,女20人,年龄23-68(52±11.11)岁.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格拉斯哥评分≤9且持续昏迷时间≥48小时②患者家属年龄≥18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及正常的沟通能力,且是观察期间陪护时间≥5天的直系亲属③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史、无深静脉血栓现病史 、无出凝血障碍、无下肢骨折、手术。
排除标准:①家属不配合②调查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③调查过程中出现转科、转院、放弃治疗。
1.2方法
两组均执行相同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宣教,责任护士讲解和图册的方式宣教踝泵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小组,(1)制作统一的踝泵运动标准化视频,(2)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讲解、演示踝泵运动的动作,并向家属强调踝泵运动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家属掌握踝泵运动的动作要领。(3)宣教后对患者家属实施现场的评估,确保患者家属准确掌握。此方案观察期初步定为7天,家属探视次数为7次,每次探视时间为1小时。
1.3观察指标
每次探视期间利用专门制作的踝泵运动考核表,观察家属实施踝泵运动的准确率,准确率=(合格人数÷观察总人数)×100%,考核分数≥85为合格;
观察两组患者7天内双下肢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下肢出现腿围相差2cm并伴有一侧皮温高于或低于另一侧,要及时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
患者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题,分为10-100分,>80为非常满意,60-80为基本满意,<60为不满意,满意指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昏迷家属在探视期间踝泵运动考核的准确率比较,显示,实验组的患者家属的踝泵运动的准确率81.40%,高于对照组22.31%,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家属踝泵运动考核合格率对比(n)%
.png)
2.2 两组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png)
2.3 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83.72%,高于对照组1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png)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致病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受损、高凝状态。[1]而昏迷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卧床,自身无法主动活动,导致自身的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踝泵运动是一种不受患者状态影响的运动方式,无论患者是昏迷还是清醒,踝泵运动均可以正常进行[2]。它主要是通过踝关节的伸屈和环绕运动形成泵式运动,以促使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3]。本研究表明,针对昏迷患者家属实施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能提高患者家属照护能力及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组的患者家属踝泵运动的准确率达81.40%,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观察组11.63%低于对照组的2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制,根据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试验,使ICU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护理中是可行的。
针对患者家属进行踝泵运动的标准化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因病情需要入住ICU的昏迷患者,其家属陪伴治疗的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不善于释放压力。加上根深蒂固的亲情和社会道德伦理观念影响,家属陪伴患者治疗却不能亲身照顾,使其负性情绪大幅增加[4]。我们护理人员应根据科室及患者实际情况,在保证不增加患者感染机率的前提下准许家属探视[5],让家属在探视期间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当中,给患者家属一个宣泄情感、缓解压力和提升照护能力的机会,从而提升家属照护的效能感,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本研究显示,患者满意度观察组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昏迷患者家属实施踝泵运动标准化教育,使其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家属照护能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但针对患者家属标准化教育理念在护理宣教中尚不成熟,加之,其宣教方式受实训条件、护理宣教人员临床经验等多方面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1]Webster, Joseph B,Hakimi, Kevin N,Williams, Rhonda M,Turner, Aaron P,Norvell, Daniel C,Czerniecki, Joseph M. Prosthetic fitting, use, and satisfaction following lower-limb amputation: A p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2,49(10).
[2]高云霞,丁彩霞.踝泵运动对ICU昏迷患者足下垂及压疮发生的影响[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340-341.
[3]刘建丽,张瑞英,陈玉屏.骨科病房指导患者不同踝泵运动频率强度的护理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1):78-81.
[4]王官利,王玉环.急危重症病人家属的社会支持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01):69-72.
[5]李知音,欧玉兰.ICU昏迷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及需求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