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张红杰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红杰
[导读] 摘要:将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管理的柔韧性和精益性,同时还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统一性的支持,促进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推动电力系统价值的创造能力。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故城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衡水  253800
        摘要:将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管理的柔韧性和精益性,同时还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统一性的支持,促进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推动电力系统价值的创造能力。各地电力系统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需求,以及当前具有典型意义性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对整个一体化的管理进行优化。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1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应用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指的是电网控制管理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变电集控和电网调度,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该体系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调控中心监控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对电能的供应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为了减少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扰,需要保障电能的稳定输出。在此背景下,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体系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电能系统供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满足社会各领域对电能供应的需求。
        2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基于社会各领域对电能供应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调控一体化管理理念,并将其付诸行动,实现电网调度系统与电网遥测遥控功能的高效结合,在原有电网运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目前,第5代电网调控系统是我国电网中最先进的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且功能全面,推动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但是调控一体化体制中的监测监控系统因为各地区差异在应用过程中采用的监控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如天津、大连等地采用集中监控管理模式;北京、杭州等地采用调控一体化体系。据统计得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网调度系统仍然以传统模式与集中控制管理模式为主,以上两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电能供应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
        3应用调控一体化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影响
        3.1精益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通过将原有电网调控中心和变电所进行整合,能够在技术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作用于整体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在技术管理方面,通过调控一体化中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对原有的工作技术体系进行优化,能够使得业务的开展更加顺畅;在人员管理方面,调控一体化模式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明确,提升员工工作的清晰度,并且能够通过一体化平台对人力资源进行灵活的配置,能够对整体的工作效率进行提升。
        3.2减少事故处理的时间
        通过使用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能够对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体系进行精简,并且能够通过一体化模式中的智能技术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测,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预警,并在图形服务中将设备问题进行标点处理,为设备和其他运行中问题的解决提供精准的指导,从而有效降低事故解决的时间。同时,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的过程中,调控一体化技术还能够对解决方案进行制作,不仅能够提高事故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同时也能够保证事故问题解决的安全性。
        4调控一体化运行设计
        4.1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4.1.1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调控一体化要能够通过一整套的系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与监控,从而确保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调控一体化,应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系统自动监控技术要求整个系统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要能够通过监测工具对系统内部的服务器、内存条、CPU、通信通道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控与检测,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通过测试、对比进行故障分析与故障警示,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整体的监控与检测。
        系统工作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系统内部的传感器、系统的算法与参数,对整个系统工作的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设备温度、外部温度与湿度等变量进行监测,在变量值域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警报。
        系统冗余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信息、应用、系统安全防御技术等,冗余技术在使用与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本身的主备系统进行开发,在相应参数的控制内,对系统主备进行切花,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4.1.2系统一体化
        系统一体化是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所在,在系统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电网调控与电网监控的需求,实现调控与监控的融合发展,并且能够为第三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供精准的服务,具体来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系统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包括六大部分,即系统模型搭建、数据信息、参数服务、图形服务、预警预告以及统一报表服务。在系统模型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系统中不同板块的需求进行考虑,结合各个板块的需求建立统一的运行标准,适应于电网模型运行过程中的不同要求;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服务主要是在遵循各种标准的基础上,为不同的应用内容提供具有统一性的数据服务与数据支持;参数服务主要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系统各个板块各整体运行提供统一的参数支持,从而满足管理的需要,参数服务要能够具有灵活性,确保后续参数的调整;图形服务是指能够在各个子系统之中提供标准化和可视化的图形,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图形信息共享;预警预告服务主要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设立统一的预警预告管理平台,响应与管理各个子系统的报警信息,并通过网络设置进行报警电话、短信等的装置;统一报表服务主要与系统中的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数据查询的需求分析,进行统一的报表内容展示。
        4.2调控一体化系统设计
        4.2.1硬件平台建设
        在围绕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硬件平台进行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调度工作和监控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对需求进行分析,对硬件平台进行设计,从而开发出具有适应性的硬件框架和平台。在硬件管理平台的管理下,对整体的硬件平台进行综合设置。在硬件平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分层和分区的方式进行设计,围绕电力调度的整体工作,从硬件系统中监控和监视入手,从而对硬件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监管和配置,为整个调控一体化的运行进行优化。
        4.2.2软件平台建设
        在软件平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围绕满足统一管理和精益管理的需求,应当以EMS为基础,进行平台的搭建,为信息整理收集和集中管理提供便利。在软件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一体化图形、一体化数据和一体化报表进行兼顾,通过一体化图形服务的实施,为监控过程中具体情况的变动提供直观的观察窗口;通过一体化数据的实施保证对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反馈和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一体化报表,结合阐述设置,结合数据进行报表的生成。同时,应当从人工智能技术中的网络控制系统中进行优化,提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灵活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探索,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逐渐出现了不适应性,加大了电网运行的压力。随之,我国电力系统在精益管理理念下进行了调控一体化的探索,调控一体化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事故处理的时间,提高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蔡鹏,孙娟.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4):69-70.
        [2]刘秀.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影响[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4):285-286.
        [3]郭晓敏.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05):137-138.
        [4]徐红武.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控装置的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9,26(03):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