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诚盛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灌区灌溉领域也不例外。这是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灌溉工程的工作效率,还能为节约水资源提供科学技术,在满足灌区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灌溉工程的成本及用水量,从而实现经济、生态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洪涝灾害、干早缺水、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行业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应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基础及前提。本文详细探讨了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关于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节水灌溉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吸收等环节。由于目前灌区灌配设施建设标准较低,投入改造,维修资金不足,设施更新维护不及时,部分建筑物的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田间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再加上灌区的梁道衬砌率低,大多是土质渠道,在输水、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大,致使灌溉水浪费严重。就现有形式、环境和技术水平下,灌区的农田灌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发展节水灌溉能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等相关产品的发展,又能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科学水平。节水灌溉的普及,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极其重要。
二、节水灌溉工程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主要是收集一些关于灌溉的资料和数据信息,对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以达到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调度,因此建立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有效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化背景下,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水利企业应把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水利现代化新的着力点,必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解决水利信息化中的碎片化和信息孤岛问题,在水利信息化层面上全面提升新时代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需建立数据库平台,建立良好的通信网络平台。工作人员要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在灌溉中合理的调度水资源,达到良好的灌溉效果。在水资源调度中工作人员对水量计算调配,在灌溉前应调试,避免在灌溉中出现误差。在实际施工中,相关人员对灌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工作人员的需要建立信息系统。
三、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覆盖面不够广。我国经济水平地区差异化较大,有些地方的经济水平还较为落后,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简单的喷灌,滴灌设备的投入就要远高出传统的灌溉方式,更何况还需前期的数据采集环节的经济支出,所以这项技术目前仅是在于城市的绿化设备,真正能深入到农村的只有那些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但不管是简单的种植业,还是高集成化的种植业,这才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平台。针对目前的情况需提高相关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作的覆盖力度,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这一技术带来的便利,而且能使生态化建设道路走得更远。
2、水利信息技术的管理方式存在滞后性。传统的管理工作,主要以设备为主要管理目标,并且设备管理人员不具备较为完善的管理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甚至还会造成较大的成本浪费现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应积极从工程设计环节出发,吸取基层用水单位的意见,保证相关工作的协调性。另外,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对地理环境的因素进行考虑,不断对整个工程的设计进行完善。同时,还应积极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强水利信息技术在灌溉工作中的应用。
3、资金来源单一。为保证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进行,必须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资金不足也是影响灌区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另外,建设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也是影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另一要素。“市政、财政”补贴为目前灌区水利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当地总体经济实力较差,对这些项目的建设根本无多余的资金投入,从而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困难。
四、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建设内容。在建立灌溉节水信息化系统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灌溉数据采集系统。此系统是指建立雨水利用、河渠水测量及农田墒情采集等计量数据采集系统,进而为后续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2)泵站、闸门控制系统。针对部分区域中的关键部分而言,需设置专门人员值班,增强对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的管理,进而让工作质量能得到良好提升;3)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在此系统建立过程中,需计算灌溉区域的配水量,进行模拟调度,进而为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4)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等。其对信息平台建立的作用在于综合区域中有关信息,并结合数据库技术的使用,整理与储存数据,增强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在整体构建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时,需将灌溉区域信息化作为重心,立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及测量控制及时等,以此来构建完善的系统。系统运行时,应全面采集区域内对灌溉水的需求。在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时,促进数据信息可靠性的提升,随后把信息传输到总系统中,通过设计程序处理相关数据,进而结合要求规划出正确的用水措施,实现节约用水及科学灌溉的目的。另外,灌溉区域信息化系统在设计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监测系统信息组网设计、灌区用水数据采集及传输、数据采集总线路径规划和设计、中心数据机房设计、水位、田间监测要素观测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等。
2、系统功能。功能较为健全的系统主要包括采集与决策支持两大构成部分。在完成系统的建设后,可对用水情况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并完成决策的制定。另外,灌溉区域的用水情况也能实现自动化监测,进而在灌溉过程中达到节约用水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系统功能主要包括:1)对用水户的基本用水信息进行动态化的监测与管理。2)使配水计划能根据实际的灌溉状况进行转变。3)对灌溉所制定的计划及实际进度都可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同时,还可对水费的缴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4)对灌区不同用水户水资源的总需求量进行动态化计算,并可自动统计、分析与处理。5)掌握灌区的地理信息,并可通过专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动态化管理。6)通过系统能了解不同用水户对灌溉量的具体需求,进而对各用水户做细化处理,从而使整个水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7)通过网络能掌握当前世界范围内一些较为先进的灌溉技术及发展的动态,同时还可了解一些性能较好的灌溉产品,进而为灌区的信息化管理积累一定的经验。8)利用信息化系统能进行自动化办公,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同时也可有效节约资源。另外,为了使自动化管理更加高效,需通过网络对土壤及气象等各项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灌溉制度和计划,并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而使整个调度过程得以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袁艳阳.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4).
[2]盛德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6(24).
[3]黄治训.探究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应用水利信息化技术的途径[J].大科技,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