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36232219900715XXXX2.身份证号码:13012119900320XXXX3.身份证号码:36242219871026XXXX4.身份证号码:35012519900117XXXX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关于提升房屋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结,构抗震能力,也引起了施工人员及研究人员的重视。如何在工程施工中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并且保障房屋建筑工程应用的安全稳定性,成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文章针对当前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应用;对策分析
引言
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国应该充分重视抗震性能的设计,有效避免地震发生之后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等级的地震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来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发生而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工程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关于其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能力,对于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应用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建工程行业在施工发展中,关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规定,根据地震烈度,以及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将建筑的抗震结构等级设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施工建设单位在具体落实抗震结构设计中,应基于实际的施工地质现状,建筑应用的重要性,地震带活跃现状等基础数据,选择对应的建筑抗震等级设计和抗震技术,以此确保建筑工程在施工应用中的安全稳定性。
2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具体对策
2.1科学合理地选择建筑场地
通常情况下,开展一个项目建设的第一步时选择建筑场地。而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勘测施工现场的环境,了解掌握建筑地的土壤地质、水文等情况,然后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择最科学、合理的建筑场地。在进行建筑选址时,要注重场地的抗震性,科学计算建筑的负荷、高度等信息,尽可能选择硬度大、地面平坦且宽广的地方来建设高层大建筑。在选择地基时,工作人员要尽量远离那些有斜坡、崎岖不平的地域,防止出现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其次,要尽量选择地质均匀的场地来当做地基,防止出现地震发生后地面开裂、沉降等不良影响而造成建筑物倾斜,从而对破坏房屋建筑,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2.2连续设计
从建筑模型模拟实验测试分析连续性的建筑结构设计,相较于单一设计的合成建筑设计,前者的抗震性能较好。分析当前连续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也较为多见,其中具体分析连续性设计主要指:房屋建筑结构在设计中房屋主体结构的连续性,以及构件应用的连续性,使得房屋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呈现为整体性的受力。该类建筑工程在地震环境下,能够通过整体性的力分散及力传导,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同时分析为确保连续设计中受力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建筑内部外区域的结构设计应保持一致性,尤其是在外部设计中应规避出现,单一超高结构体的出现,避免因末端传导力分散不合理,造成的鞭梢效应。
2.3合理优化结构构件
合理布局结构构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钢结构和混凝土构件而言,其平面和竖向布置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在房屋内错落布置平行结构和树形结构,能够确保整个房屋结构具有更高的抗震性能。
尤其是在使用竖向强度和刚度时,必须确保能够有效提升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在具体开展施工作业时,还需要确保构件使用具有较高的均匀度,合理设置抗震缝,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设计部件,确保建筑结构功能完善性,使其具有较长抗震时间,同时还可以保障建筑美观性。在对房屋墙面砌体进行整体性和刚度施工时,尽量选择使用现浇混凝土作为抗震构件,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和水平高度。在具体进行施工作业时,需要使其抗震墙体平面尽量实现水平对齐,使其物位移和散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房屋抗震性能的有效提升。
2.4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高度、宽度
建筑物的高度、宽度与地震发生时的受损程度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建筑物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所以当建筑物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很容易发生倾斜的现象;然而,当建筑物的宽度减少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加剧房屋建筑的波动效应。因此,在发生地震的情况情况,房屋建筑的宽度、高度与受损的程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这便需要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房屋建筑的户型,通过合理控制建筑物的高宽比来达到降低损坏风险的目的。
2.5提高房屋圈梁、构造柱的设计水平
建筑中的圈梁主要是连接建筑的内外墙,旨在提高房屋的整体性能,通常在多层砖混房屋建筑中比较常见,一般会布置在沿楼板标高位置。在建筑中使用圈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在发生地震时,充分发挥建筑各墙体的抗震性能,有效避免预制板的散落,从而防止出现砖墙平面倒塌的现象,并将楼盖与纵横墙紧密连接在一起。设置圈梁还能有效提高建筑墙体的抗剪能力,有了圈梁,就能有效避免出现墙体开缝或开缝延伸的现象。另外,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地表通常会发生裂缝或沉陷现象,对房屋建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圈梁的存在则大大降低了这种不良影响的出现。
2.6改进建筑横墙纵墙
在砖结构和多层混凝土的房屋分布承重部位,合理布置纵横墙能够确保建筑具有更高的抗震性,尤其是在出现地震时,地震力的作用会对承重墙应力方向和范围进行改变,因此,在具体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需要合理布置弧线墙面和纵向墙面。在房屋结构内部通常选择使用承重墙结构作为纵横墙。在具体设置承重墙结构时,首先需要选择使用横墙,或者纵横墙共同使用,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横纵对称,同时还需要保障其美观性,如果房屋建筑建设条件无法确保纵横墙实现相互贯通,为了确保墙体具有更高的抗震性能,需要在纵横墙交界处进行钢筋混凝土的合理设置,确保房屋建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2.7建筑物的防震缝设计
建筑物的防震缝是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需要建筑设计工作人员合理设置防震缝,均匀、规则的分割建筑物。同时,在设计防震缝的过程中,应该切实保证房屋建筑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宽度,从而保证防震两侧结构能够完全隔离开。但是,还需要具体分析每一个建筑物的外形特点,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震缝两侧的抗震墙。
2.8提高建筑材料的延展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房屋建筑的材料都是钢与木材,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众所周知,我国木结构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并且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抗震性能好,在历史上几次比较大的地震中,虽然这些木质建筑也有所损坏,但是相比现代建筑,这些损坏真是小巫见大巫。其次,钢结构延展性能也比较好,在地震中,有一定的变化幅度与吸收作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地震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是无情的,地震一旦发生,随时会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优化建筑结构,加强建筑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邢彬彬.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的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
[2]黄小新.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