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鸡舍小环境控制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顾海洋 李宇 张昌超
[导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求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推进,畜禽养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圈舍内环境控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响水县畜禽改良站  江苏响水  2246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求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推进,畜禽养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圈舍内环境控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笔者实施《江苏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响水推广示范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ATS[2019]230),在江苏蛋鸡体系健康养殖团队指导下,推广“封闭鸡舍小环境控制技术”,通过对我县现阶段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下鸡舍小环境控制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封闭鸡舍小环境控制技术方案,希望能为实际生产中鸡舍环境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封闭鸡舍;小环境;控制技术
        引言:蛋鸡养殖环境包括舍内环境和舍外环境两个部分,舍外环境的研究开展得较早,而舍内环境的问题近年来才日益得到重视。一方面,舍内环境对于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较大,据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冬夏季舍内环境的不利导致畜禽生产性能下降达10~20%,严重影响到畜禽的健康与生产力;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动物福利组织、国际环保组织及美国、欧盟等相关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畜禽产品的出口日益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关于食品安全方面新的技术壁垒。作为企业是必须注重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本文着重介绍蛋鸡舍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有害气体等小环境控制技术,希望能够养殖企业通过鸡舍小环境控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蛋鸡产品。
        1温度
        温度是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素,温度是养鸡的第一要素。蛋鸡适宜的环境温度18~28℃,刚出雏的苗鸡环境温度保持在32~33℃ ,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递减至18~28℃。此时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蛋鸡生产性能最好,饲料转化率最高。
        1.1升温措施
        1.1.1局部升温设备。育雏伞供温育雏,根据雏鸡行为确定育雏伞的高度,灯泡的瓦数。还可以通过红外线灯加热,一般1盏250瓦红外线灯泡可供100-250只鸡育雏。
        1.1.2全舍供暖设备。热风炉供暖,火墙或火道供暖,水暖和电暖等。
        1.2降温措施
        1.2.1 湿帘降温。一般推广纵向负压通风模式:风机—污道一侧山墙或两侧纵墙;湿帘—净道一侧山墙或两侧纵墙,湿帘距最近的鸡笼在3m以上且有导风板。 进风口面积(湿帘面积)=鸡舍横断面积相等或不小于风机面积2倍。当舍内温度超过30℃以上时,关闭其它进风口,保证湿帘风速达到1.8~2.0米/秒,并使鸡舍内的温度保持在26℃。当温度降至26℃以下时适当关闭部分湿帘,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再打开。如果舍内湿度大于70%,且舍温超过35℃以上时,应关闭湿帘,开启全部风机,并且在舍内用冷水对着鸡冠进行喷雾降温,每1小时一次,每只鸡喷水80~100mL。
        1.2.2 喷雾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统采用的是高压喷头将水滴雾化成直径在1~10 μm的雾滴,使水滴在落到动物或地表面以前就完全汽化,从而吸收舍内热量,达到降温目的。当舍内温度高于300C时,一般从上午10点钟开始到下午6点钟结束,每半小时喷雾1次,每次喷雾10分钟,在气雾产生同时,有效促使空间内气流对流运动,舍内的热量被细小的气雾颗粒蒸发吸收带走,从而达到极佳的冷却降温效果。                                                         
        2湿度
        相对湿度是指在既定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的饱和度。一般认为:育雏期相对湿度为60%,育成期和产蛋期相对湿度为40%。湿度过低,降低雏鸡舒适度,导致脱水、增加粉尘;湿度过高,增加氨气浓度,导致空气质量较差。
        3光照
        研究发现光照不仅可以刺激并控制鸡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而且对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行为福利均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光照是保证蛋鸡正常开产,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光照管理。
        3.1 育雏期(1~6周龄)。

1周龄光照时间为24小时,光照强度为60lux,2周龄光照时间为24小时,光照强度为30lux,3~6周龄光照由24小时逐渐过渡到8~10小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10lux。
        3.2育成期(7~16周龄)。光照时间位8~10小时,光照强度为10lux。16周龄开始光照时间增加1小时,光照强度为20lux,此后每周增加0.5小时逐渐过渡到16小时,光照强度为20lu。
        3.3 产蛋期(17周龄以后)。光照时间为16小时,光照强度为20lux。
        4通风
        通风目的提供O2,排出CO2、NH3、H2S、水汽,降尘和夏季降温。合理的通风能够处理好通风与温度的关系,给鸡提供一个舒适的养殖环境。因季节不同,夏、冬季节温差较大,通风尤为重要。
        4.1进风方式。夏天、初秋湿帘进风,其他季节侧墙应急窗进风。进风口湿帘面积(m2)=最大饲养量(只)×相应体重最高气温所需通风量( m3/只•小时)÷3600(秒/时)÷风速(1m/秒)。侧墙应急窗(m2)=饲养量(只)×最小通风量( m3/只.小时)÷3600(秒/时)÷风速(m/秒)。风机数(台)=最大饲养量(只)×相应体重最高气温所需通风量(m3/只.小时)÷风机通风量(m3/小时•台),再增加10~20%。江苏地区,10000只蛋鸡需要4台风机(1.4mx1.4m)。研究表明:夏季采用湿帘通风系统对中鸡舍内的温热环境控制效果较好。夏季舍内白天风速2.0~3.0m/s,夜间1.0m/s,有效降温。冬季舍内风速0.1~0.2m/s,不超过0.3m/s,保证最小通风量。
        5有害气体
        封闭式的饲养,有限空间鸡群数量较多,一定要控制鸡舍中二氧化碳,氨气,可吸入粉尘等有害气体浓度,否则会导致鸡群呼吸道等疾病,严重会造成大批死亡。
        5.1育雏舍环境:二氧化碳<150ppm,硫化氢含量<70ppm,氨气含量<10ppm,可吸入粉尘<3.4mg/m³。
        5.2育成产蛋舍环境:二氧化碳<3000ppm,硫化氢含量<70ppm,氨气含量<10ppm,可吸入粉尘<3.4mg/m³。
        6总结
        封闭鸡舍就是通过蛋鸡养殖设施设备的投入,使鸡舍小环境得到控制,常见病、多发病显著减少,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蛋鸡养殖效益。
        6.1提高生产性能
        据参考文献研究表明,蛋鸡在产蛋时期合理控制鸡舍内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提高了饲料的料蛋比,同时产蛋率提高了3~5%,节约了生产成本。
        6.2减小外部天气季节性的影响
        由于一年四季天气变化,寒冷低温的冬季舍内外通风冷热应激大,舍内局部温差较大,鸡群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影响鸡群的生长状态和产蛋率。封闭鸡舍寒冷季节采用最小通风和曲线通风,使鸡群既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又能不会造成冷应激。
        6.3提高鸡舍内的饲养密度,减小鸡舍防疫问题和对周围的环境污染
        开放式鸡舍饲养密度低、饲养管理难度大、鸡群防疫难度大,鸡群内出现疾病容易引起鸡群之间互相交叉感染,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鸡群的排泄物和气体对周围的环境污染也很大,造成当地的环保问题。封闭鸡舍采用自动喂食、 自动饮水、履带式清粪系统清理粪便、自动集蛋和输送系统以及机械化温度控制等机械智能化设备,每栋鸡舍都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里面,减小了自然环境天气对鸡群之间造成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保温鸡舍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钱续,宋天明.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05)
        [2]规模鸡舍夏季防暑降温的措施[J].王艳丰.吉林畜牧兽医.2018(07)
        [3]浅谈鸡舍内环境检测的意义[J].王志刚,毕英侃,齐晓亮.今日畜牧兽医.2017(01)
        [4]鸡舍除臭有“四巧”[J].李巧云.养禽与禽病防治.2016(09)
        [5]雾线喷雾模式对鸡舍内温湿度变化影响[J].刘修江.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01)
        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响水推广示范基地》(JATS[2019]230)项目资金资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