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3期   作者: 高诚君
[导读] 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更是一个历史的革新,使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管理的过程更加高效。
        摘要: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更是一个历史的革新,使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管理的过程更加高效,也会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和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数据
        引言
        现阶段,我国部分建筑工程单位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依然使用传统较为落后的管理方法,很难应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为建筑单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工程管理覆盖面也在逐渐增大,其管理内容也更为多样化;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很难确保管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助于整体性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1]。施工建建筑工程单位管理层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增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加强各参与方的协作能力,节省过往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浪费的沟通成本。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作业阶段,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材料准备、施工方案的执行、项目现场的管理、工程进度的及时跟踪以及工程的验收等众多环节会增大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下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信息化技术能够节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降低施工单位的管理成本,提升建筑工程单位的行业竞争力。
        1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是相关人才的缺失。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期,对于信息化方法的应用正处于初级阶段,而建设工程项目量大且复杂,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人才,但在熟练掌握技术软件应用的同时又需要具备管理能力,学会统筹和应用各种信息来做出科学的预判和决策,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综合全面的素质能力。但在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即使有完备的内部网络信息化系统和功能强大的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硬件设备,但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仍然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平台,而导致项目管理过程效率的低下。其次是应用设备未能得到全面推广。我国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首先,研发先进的项目管理应用软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且去认识和学习应用这些先进设备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其次,大部分的管理团队缺乏高质量高科技的信息化管理设备的配备,而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又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运行成本,导致管理人员对利用信息化管理设备进行管理工作的意识和积极性降低。最后,即使有的设计院和部门团队拥有先进的网络设备,或者投入资金与国外公司合作,购买其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但仅有部分功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未能发挥此系统的最大效用。所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设备与软件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推广也是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重点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类的策略
        2.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准备阶段中,企业及管理部门应持续采集工程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特点、施工现场情况,所具备各项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流程及特点等等。随后,以工程设计要求、管理需求为主要依据,对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界定、下发具体工作任务,科学编制各项施工管理计划,为协同施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条件,并为信息化与计算机技术提供应用空间。

准备工作具体内容为:综合分析施工方案及设计图纸,掌握工程施工工序流程,结合施工情况合理制定技术方案,对施工方案进行深化设计,确保方案具有良好可行性,与施工需求相贴合;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高超的数据采集及分析能力,辅助或替代人工持续采集相关工程信息,在其基础上精确预估项目施工工期,针对性编制施工进度管理计划。例如,划分若干施工段,明确各节段的施工进度要求;明确项目管理基础目标与工作开展方向,并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及系统,辅助人工开展全过程动态施工管理工作。例如构建远程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配置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等装置,持续将所采集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集中显示现场动态施工情况与各项施工指标;对各项关键施工节点,或施工问题高发区域进行标记。在后续施工阶段,以此为参照,有目的开展管理工作;全面评估施工项目,预估施工进度、工程造价成本,并针对性制定项目投资方案。既要确保资金使用顺畅,不会对施工进度及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2协调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的运用往往还需要注重做好各个管理目标的协调,以更好符合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避免在后续项目管理中出现较为严重的矛盾问题。在管理目标的协调优化中,项目管理工作往往需要重点围绕着质量、安全、成本以及进度等核心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注重把握好各个主要管理目标的要求,然后再将这些具体目标予以细化,细分为可以直接执行的具体管理任务,以较好促使项目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当然,在具体管理目标的协调细化中,同样也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充分关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避免因为将这些管理目标孤立分析,影响到后续项目管理执行效果。比如在进行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时,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同时考虑到项目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能够以确保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为前提,进而再考虑到如何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出现工期延误,杜绝因为优化进度管理效果,而导致的一些施工安全隐患或者是质量病害出现。
        2.3培养高水平人才
        首先,在招聘过程中要积极吸纳真正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人才,不仅能熟练地操作信息化方法的应用软硬件设备,更要具有高素质的管理能力,运用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各阶段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其次,要把培训教育常态化[4]。由于缺少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对相关知识技能更为深度的理解和学习,甚至一些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进入到一个误区,简单的认为使用电脑操作一些基本的社交软件和电子邮箱进行信息的交换与沟通就是信息化管理过程,使得诸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决策效率的功能被搁置和浪费。所以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开展培训教育课程,并在培训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实时考核,把考核项目纳入绩效制度中,对于成绩优异的人员进行绩效奖励,积极调动每位管理人员深入学习信息化的热情。最后,要主动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发展思想理论,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专业化团队的培养计划,并随着时代发展的特征及时调整计划,打造一支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结语
        为了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当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以增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加强对于建筑工程建造工期与建造质量的把控,打造企业的口碑,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施工中的浪费行为,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构建管理平台、加强重视等方式加以改善或解决。企业应当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玫.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思考[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5):41-42.
        [2]裴秀艳.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8):117-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