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海松
[导读]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需要提升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该项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从而全方位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摘要: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需要提升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该项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从而全方位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系统性地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困境
        引言
        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并从政策角度给予农田水利管理改革提供了便利。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地方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辖区范围内的农田水利管理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落实改革政策,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1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现状
        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现状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长效管理意识淡薄,投入少难以全覆盖。长效管理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各地县、乡(镇)两级政府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不高,认为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靠市场,由农民自己掌握,对农村水利工程的依赖降低,从而导致人民公社时期冬春两季组织的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和建设也不同程度间断。即使在清淤除草的过程中只除掉杂草和污染物,这样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难以让农村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与此同时各地对农村水利工程日常管理的费用也在减少,各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由于认识和资金的双重不足,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盲区。进入新时期以来,各地水利部门虽说做了大量工作,但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许多好的方案也无法落实,许多管理目标也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随着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对生态文明工作的重视,每年都在不断地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责任进行了强化,但是基层管理单位并没有将农村水利生态管理完全落实到工作之中,其效益差强人意,更谈不上进行长效管理。其次是长效管理缺少技能,统筹不够效益不好。农村水利工程牵涉的工程类型很多,蓄、引、提、排等工程设施都有,各地的情况不一致,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靠市场调节,地方政府无法控制,不同作物生育周期不同需水量也不同,不同年份用水也不相同。土地实行二次流转,大量农田向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转移,农业种植结构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一些地方的土地承包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农村水利工程运行中采取一些非常手段造成对水利工程的损坏,迫使水利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特别是一些排涝抗旱泵站、小水电站的日常运行管理需要一定水利知识和机电技术,而这些专业技能正是基层水利项目管理人员中欠缺的,加上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没有长效机制和计划,致使长效管理效益难展现,表现出不高的效益。
        2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创新的途径
        2.1把好五个关口,推进农村水利体制完善
        推进农村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必须把好五个关口。一是资产评估关。绝不让国家和集体的资产流失,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二是公平竞争关。对需要进行拍卖、承包、租赁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张榜公布,按照自愿、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进行处理。三是签订合同关。农村水利工程设施一旦交易成功,必须依法签订合同,报上一级水利部门备案的基础进行司法公证,明确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效性。四是监督检查关。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坚决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杜绝粗放经营和掠夺式经营,确保长期发挥工程效益。五是资金管理关。坚持分级管理,分级使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成立同级农村水利资金使用委员会,请农民参与资金的使用监督,确保全面资金用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上。
        2.2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保证水利工程安全、有效、科学运行的核心措施。

因此,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对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结合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措施,制定严谨且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考量到全新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能否完全适用在实际当中,严格按照全新的管理制度执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全方位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能令农村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实效性,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3增强农民群众的责任意识与节水意
        农民群众不仅是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督促者,更是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受益群体。通过增强农民群众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农民群众对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快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程。为此,各职能部门应当贯彻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深入到基层,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与宣讲会等,引导农民群众客观认知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工作中。与此同时,加大节水知识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从根源上解决水资源过度浪费问题,以此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4构建完善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能否落到实处,除执行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外,还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为支撑条件。从广大农民群众和现有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人员中抽调一定数量的人员,组建一支责任意识强、工作态度端正、业务素养过硬的管理队伍。与此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借助媒体宣传,扩大舆论效应,引起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双重监督下,从根源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加快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程。
        2.5加大水利灌溉工程资金投入,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首先,做好水利灌溉资金的整体规划,有效利用国家财政资金拨款,做好资金的统筹调配使用。其次,开源节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积极引导各大企业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捐款,申请国家银行低息或无息贷款,合理调整灌溉水费收取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做好资金筹措工作。再次,严格把控水利灌溉工程资金的使用,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确保每笔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应用和发展。
        结语
        综上,农田水利管理水平对于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地方农业部门及地方农民均需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主动参与
其中,推动农田水利管理改革事业的发展。同时,地方农业部门需要主动发现前在农田水利工程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不断优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马立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226.
        [2]张莹莹.浅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7):98.
        [3] 潘晓武,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思 考[J],重庆行政,2004.06.60(3).
         [4] 张海涛, 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创新[J], 农业与技术,2018.16.5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