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事关我国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建设速度、建设规模等都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具有一定的改革意义,运用成果也是显而易见。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过程中所展现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以此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技术;应用
1引言
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都比较大,所包含的工程内容也比较复杂多样,因此,综合来讲,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一般难度较大,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效率,是所有工程项目管理者面临的难题。因此,事前工作十分重要,在项目开始之前,对建设区域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对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素质筛选,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展开。
2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2.1 促进施工数据共享
信息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很多便利,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除此之外,GPS技术和RS技术能够实时显示施工进度,方便了管理层的监督工作,有助于管理者对施工现状的把握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决策。
2.2 施工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及沟通,以相互协调,促进工作效率,随着运用深度的加大,工程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沟通的便捷不仅体现在沟通速度上,还体现在沟通质量上,影像资料、建设模型等电子数据的传输相较于传统口述或纸质描述在清晰度等方便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体现,也方便监管人员更容易地发现问题所在。
2.3 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的全面开展
信息技术在安全监测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灵敏度越来越高的传感器能够帮助监测人员随时精准地监测到异常情况。并且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工期长、范围广的特点,普通设备能发挥的作用有限,需要通过蛇形头等特殊设备来进行远程的监控工作,同时,这种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设备不仅能随时发现安全隐患,还可以同时记录下施工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或操作失误,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应用现状
一套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系统一共包含三个不同的层次,从信息采集层到信息处理层再到信息应用层。而运用更多的是后两层,也就是处理层和应用层。例如,对于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用,该系统将水位、雨量等实时的监测数据通过一定的信息传输渠道,展现给终端的工作人员,以便他们做出整理分析。甚至由于技术的进步,系统越来越智能化,能够对数据进行一些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大大减少分析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测报的时效性,及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应对洪水等预警。
3.2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展现出了许多优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预算问题,公司能投入到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资金就意味着相关设备、硬件、软件的质量并不能都到足够的保障。因为与之合作的软件也需要足够的资金进行专门的开发,只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才能保障研发的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完全适合一个特定的项目。另一个问题在于设备或软件的操作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操作人才,这样的情况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浪费,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办法最大程度上发挥所购买的设备效用,究其原因,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太快,但相关人才的培养却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的客观原因也使得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该问题。
4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
4.1加强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
想要改善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状况,首先要做到的一点是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可度和重视度,对其能够为工程的建设效率带来的帮助有正确的认知。我国的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时间较短,经验有所不足,很多工程单位对其还比较陌生,虽表面学习技术,建立了一些信息系统,但并没有学习到信息技术的精髓所在,很多系统都只是发挥了一些最浅显的作用。因此,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在整个工程进行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运用贯彻到工程的每个环节,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4.2合理利用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是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它对于数据库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这么广泛的时候,这些数据都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去进行手动收集,成本较大且速度较慢,因为这些数据分别分布在国家水文数据库、国家数据库等不同的数据库中,编排方法不同,需要人工进行数据整理。但一套专门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监测获取这些数据,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初步分析,为工程企业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4.3重视信息技术系统的研发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本身规模庞大,与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对复杂,但所幸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十分迅速,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在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常用到的就是所谓的3S技术,它的基础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所运用到的一些相关技术包括GIS技术、遥感技术等,将一些工程环境数据用影像或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终端人员,使得监测者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并据此做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此保障施工质量。除此之外,系统还有一个功能式的交互系统,可以帮助施工人员规避操作风险,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4.4 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项目中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那就是GPS监测系统,目前的GPS观测精度可以达到6小时内1mm的误差度。因此,GPS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对监测工作精准度的要求。并且,GPS技术还有它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可以24小时持续不断地进行监测,并能展现清晰的影像数据,不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4.5工程绘图中的应用
所有的工程建设过程都离不开图纸,传统的绘图方式是人工进行的,在耗费较多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还不能保证图纸质量,并且,传统的绘图方式很难进行修改工作,局部修改几乎无法实现,只能全部推翻重来,而在运用了信息技术后,CAD技术的应用改革了工程建设的绘图模式,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以及绘图的准确度,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6 工程辅助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普遍较大,管理系统也较为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管理人员力不从心,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为管理层带来了很多帮助,CAD技术的运用能够很好地辅助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管理。具体来讲,CAD绘图功能将很多资源数据可视化,使得管理层在进行相关管理决策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实行一些管理措施,除此之外,CAD还有VBA等语言编程,使得复杂的管理程序能够程序化,实现制图的参数化,从而加强工程数据的处理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用前景十分光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用状况也应该紧跟时代脚步,及时发现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除此之外,应该充分利用GPS、CAD等技术,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龚学涛. 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水能经济, 2017:317-317.
[2]夏汉明. 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应用解析[J]. 四川水泥, 2019, 000(007):335.
[3]瞿石. 自动化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大科技, 2018, 000(030):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