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12期   作者:李惠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倡节能环保发展理念,发电企业也开始重视节能降耗工作。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倡节能环保发展理念,发电企业也开始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发电企业生产中加热器在整个运行中,可以将热能转换成电能,还以运用余热作为供热运行系统中的能量提供源。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该类运行方式其生产工作效率比较低,还有很多需要解决,因此在发电合理有效的应用热能与能源新型技术,可为节约能源消耗提供更好的基础,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节能降耗;热能;动力工程;实际应用?
        引言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电企业能源的使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机组发电过程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发电企业将关注点放置在对资源的合理运用上,在这过程中节能降耗是重中之重,节能降耗技术的有效发展是确保我国发电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
        1热能与动力工程介绍
        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是发电企业实际工作应用的一种主要技术形式,实际工作原理就是不断将热能转化为动能,进而再通过一定的技术和形式将动能转变为电能的一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热能的使用和动力输出工程。
        热能与动力是一项复杂且连续性较强的工程,热能的使用和动力输出的工作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发电企业应用热力能源和动力输出工程操作技术进行工作,不仅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能够满足我国生产活动的需求,缓解供电企业的压力,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发展。
        2影响发电企业电能生产的因素
        在实际的发电过程中,有许多连接,如果在一个环境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热冲击现象。重热现象主要与热能的再利用有关。当然,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在发电的过程中,因为能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节能和环境保护,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非设计工况,这只会导致非设计工况的产生,其原因如下:一是锅炉运行的变化。由于锅炉运行不稳定,汽轮机运行没有一定规律性。锅炉运行可以实现热能的释放过程,它是改变热能的最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发电企业的生产。其次,储能系统的不舒适性影响着系统的非设计状态。由于电能的储存不是很适当,它对发电企业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供电不稳定,限制了非设计条件的实现。第三,凝结水的工作条件装置不稳定。它是发电企业生产过程中气压变化的关键仪表,即在变工况施工中,由于凝汽器工况不稳定,生产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设备长时间运行,没有及时保养和维修,设备的运行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如果出现性能频率问题,频率的不稳定性会降低机械设备的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电企业的电力生产,影响了非设计条件。
        3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
        3.1有效应用多级汽轮机重热
        受多种因素影响,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重热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回收,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能源高效性。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入汽轮机数量,同时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汽轮机,最大限度地利用汽轮机排布布置,高效利用重热。在当前的电厂中多级汽轮机是通过上下级方式来排布分布的,这种布置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汽轮机热损耗的利用效率,促使多重汽轮机重热回收的提升,通过这样的途径最大化地利用部分热损耗,应用热能及动力工程在热损耗促使利用质量及效率的提升。通常而言,汽轮机最佳的重热系数在0.04-0.08范围间,这样一来机组间的差异性也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中,所以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对数据进行固化处理,必须要将其设置为特定数值。


        3.2选择合理的调频方案
        降低能源降耗的主要关键就是要制定科学和合理的调频方案,这是由于特能和机械能源,以及电能之间的转化现象也是同时进行和存在的,科学合理地制定调频方案使其功能也更加完善,调频装置的合理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处理了电能损耗问题。当前调频设备具备调频工作效率高和额外耗能低,以及运行稳定等诸多特点,能更好地将热能和动力项目合理应用到整个电能生产运行过程,基于以上特点在发电企业大力推广变频设备的应用。想要确保热能和动力项目自身的运行优势,需要在和电网频率结合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调频方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网频率整体达到稳定性。并网机组还被称为一次性调频,机组负荷率会随频率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整个增加负荷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该项因素。此外,在调速器平衡过程,可运用一次性的调频。当调频量出现变化时,其发电机组间的变化会出现不同,因此,在应用一次调频中,应保证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进行。同时在优化调频方案和选取二次调频作业时,常会使得发电机组产生两类调频方法,也就是手动和自动调频方式,这两类调频方式对发电机组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作用。
        3.3湿汽损失降低技术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能量转换环节中,湿汽损失的产生极为常见,且难以避免。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损失,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引入相关节能技术降低湿汽损失是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应当从使湿气产生的不同原因入手,针对性的落实应对策略以完成湿气损失的有效减少,具体有:在设备中加设除湿装置,避免设备内部生成大量水滴;将加热循环装置引入热能传动过程中,以此减少湿汽损失;加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力度,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引发的湿汽损失产生。
        湿气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温度差距造成。例如,在锅炉设备中,当动叶栅结束做功后,依托余下动能,蒸汽脱离机组入至凝汽系统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蒸汽所存在的余下动能且机组未能及时转化的能量为“余速损失”。想要更好的实现节能、降低蒸汽损失,则要实时关注仪表状态。一旦发现压力过低、或者温度过低的状况,必须及时进行温度及压力的升高。当温度较低时,会对液态水气化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做功效率产生阻碍,所以应对其温度予以保证。同时,还要尽可能维持做功的连续状态,并控制蒸汽的输出性稳定性,以此实现节能降耗。
        3.4废水余热回收利用
        余热的回收利用对发电企业节能降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蒸汽排放的情况下,质量和热能都将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可以利用冷却器来减少热损失,以防止出现一些误差。废水排放的主要类型是连续的和周期性的。如果要保证废水排放的影响,就要进行扩容,二次利用废水,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实际回收效率低、能耗低等,发电企业在排放废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它不仅浪费大量的废水和热量,而且对环境也有负面影响。因此,负责人员还应调查这项技术的实施情况,以实现有效的废热储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结语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资源和能源转化和利用的关键,针对热电厂的运行分析其节能减排途径,通过优化机组配置、改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并且运用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能量转换、传输和利用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加之蓄热、导热和新能源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烟气等废弃物中的污染物浓度,减少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资源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海利,王家明.分析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8(17):240-241.
        [2]孟维政.简析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农家参谋,2017(16):150.
        [3]阮智邦.基于节能降耗理念下热能及动力工程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1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