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项目施工越来越多,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都可以充分利用围堰技术的一些优势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可以顺利进行,围堰技术的运用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围堰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该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含义、类型、设计原则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围堰技术;运用
引言
水利工程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性,为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围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加强对于围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的概述
实践证明,将围堰施工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后,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使与其相关的水电站工程设计得到优化与完善,对整个水利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项目设计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正是因为围堰施工技术的介入,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才能达到全新的高度。而在实际施工中,围堰技术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加快了技术及设备的更新速度,还使水利工程行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改善。在围堰施工当中,围护施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合理而有效的围护施工,可以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基坑作业面的干燥性,全面提升施工工作的可行性。利用围堰技术建造的建筑物可以永久保存,不需要在施工后进行拆除。最重要的是,即便是不拆除建筑物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施工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围堰工程还具有保护主体建筑的作用,以免其因流水腐蚀而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围堰技术可以为水利工程提供理想的施工环境与优越的作业条件,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保障工程项目的稳定性,提升施工安全。
2水利工程施工围堰技术的设计原则
为了确保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要根据一些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运用。首先是断面稳定原则,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围堰需要持续发挥排水和防渗水的相关作用,根据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水势大小,如果围堰稳定性不好就很容易产生裂缝、渗水的问题,这样可能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所以在围堰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断面稳定性的问题,对于围堰周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得出准确的数据,再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围堰断面的稳定性。其次是就近取材的原则:围堰工作是临时性工作,在水利工程主体结束后就会被立刻拆除,所以在围堰施工选材的时候应考虑到不过多产生建筑垃圾、不损坏周围环境的情况下,在可以降低材料运输成本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就近取材。最后是设计安全原则:围堰需要不断地承受外部泥土、水流等带来的环境压力的作用,所以在围堰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安全稳定的原则,保证围堰整体设计可以实现安全性、稳定性的原则,保证围堰结构可以承受外界坏境带来的压力,起到保障水利工程正常施工的作用。
3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具体
3.1土围堰施工技术
水深小于1.5m,流速低于0.5m/s且河边浅滩、渗水性较弱的工程会经常使用土围堰技术。此项技术被进行使用过程中,选取的土质需要兼备一定的特殊性,例如粘性土质,若没有黏土时,也可选取部分沙土当成围堰填筑物,土工膜在迎水面进行防渗。对围堰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分层对土料填充进行碾压,大多情况是0.5m厚碾压一下,参照1∶1.5的比例设置上下游边坡,围堰的实际高度要远远大于施工时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最佳的高度需高出施工水位0.5-0.7m左右。具体施工时,结合选取土料状况对围堰断面进行确认。
3.2围堰的施工方法
首先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围堰结构设计准备所需的物料与建材;接下来是测量划线工作,依照设计规划对围堰结构的大小、尺寸数值进行标注并落实,为施工填铺打下基础;然后是对堰体的固定工作,通常会选择用护脚木桩固定堰体两侧的坡脚,在此基础上利用打桩机开展固定施工,在围堰的堆砌工作中,采用错缝堆砌的方式,保证其结构的严密,水下的堆砌作业可以利用吊杆等工具层层铺展并注意标高问题;施工完成后,可以选择注入一定的水来对堰体的功能进行测试,开展防水挡水导流工作,主要材料包括彩布条、塑料布和袋装黏土等,进行分段导流或者全段导流的过程中,注意分段导流需要初期在河流两岸开展,然后逐步移动至中心,并进一步截断河流;最后是清淤工作,借助机械设备结合人力进行沥水的清理工作,并合理控制堰体的标高.
3.4基本流程
在围堰技术的运用中,无论哪个类型的围堰技术都需要遵守施工中的顺序,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首选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技术类型,在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周边环境考察情况以及围堰的大小以及轴线长度等确定适合的技术类型,确保围堰的可靠性。其次是围堰技术的施工要精细化,确保围堰的稳定和安全性,在设计中一定要重视护脚和支护结构的运用,根据标准尺寸对两侧设计合适的护脚桩,采用钢板支护。最后是在完成围堰建设滞后,为了保持施工环境良好,要使用机械或者人工进行挖掘排水沟,将围堰内的淤泥清除干净。
3.5围堰的导流
水利工程施工时,要协调配合做好围堰导流工作,大多使用的方法是分段、全段围堰导流。分段围堰导流也就是结合施工整体要求,把施工区域分段实施围堰技术工作,此类导流方式适用于河床宽、情况紧急的地区,这类技术的优点为环境适应性强,能把短区域施工中心进行移动,能分段截断河流。大多数情况下参照大规模水利施工设施导流技术的有关要求,使用分段围堰导流效果显著。全段围堰导流最常使用在施工阶段,此项技术的优势是能把水向设计好的建筑物内部进行引入,能快速使用、输出和进行储存,这项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河床浅、水流量大的区域。
3.6围堰的拆除与加固
上文已经说明,围堰是一种临时性的施工设施,大多数水利工程会在完成施工后拆除围堰结构。围堰结构拆除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拆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塌方问题,拆除时极有可能因渗水而影响到整个结构。要想避免这一现象,可在拆除的同时进行加固,加固工具可以是木桩,也可以是土石沙袋,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汛期河流。除此之外,部分围堰在拆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降水量较大或者洪水的问题,如果围堰坡面因雨水冲刷而受到破坏,应适当延长工期,选择更为合适的时间进行拆除。等待期间可利用土石或者木桩对被破坏的区域进行覆盖加固,直至汛期结束后继续进行拆除作业。
结语
综合来看,围堰技术的作用价值无需多言,其对于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围堰技术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和施工流程,但从技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角度来看依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此,相关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加大对于先进围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围堰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并重视围堰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传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探索[J].教育观察,2016,0(6X):139.
[2]段文杰.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7):68-69.建材与装饰,2019(16).
[3]贺志贞.拉森钢板桩围堰技术在涌潮区闸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9(9):32~36.
[4]王勇.基于实例分析水利工程的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6):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