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运行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影响设备运行质量,如果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与成本费用的增加。文章结合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机电设备;设备维修;维修管理
引言
随着煤矿行业机械化、数字化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煤矿机电设备成为煤矿生产的主力军,机电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决定了煤矿的产量和安全。为了不让煤矿机电设备“带病运转”,长时间保持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相关技术人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巡查巡检方法,时刻掌控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独立自主及时地维修和管理机电设备。目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土方法”较多,未形成高效维护、科学管理的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每年在我国煤矿企业中,因这种“不专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1强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生产效率效益的提升,离不开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技术维修及其科学管理基础之上的。强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这是煤矿生产系统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的物质基础,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与之息息相关,可谓是煤矿生产系统中的一个“神经中枢”。如果机电设备发生故障,而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势必影响整个生产作业系统,制约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其次,这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果机电设备管理不善、维修不及时,将会增加煤矿生产的危险系数,甚至酿成不必要的机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再次,这是提升煤矿企业综合效益的有效措施。加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生产的危险系数和事故发生率,而且能够保障煤矿整个生产作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形成良好的生产作业秩序,从而提升煤矿企业整体效益。
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2.1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很多的理念和技术还是比较落后,这样就导致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不仅阻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发展,而且还无法满足我国煤矿企业总体水平提升。
2.2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好的管理模式是实行闭环管理,在一些煤矿企业中,虽然公司高层已经意识到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和日常管理的重要性,也以科学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据,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但疏忽了执行人员的素质、能力、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未能制定出提升维护维修人员素质和执行力的良好管理机制,专业维修管理技术不精良的从业人员成为整个管理环节中的短板,使制度难以全面落实,难以形成管理闭环。具体表现为老员工对熟悉工作的懈怠,缺乏“较真”精神,也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一些误操作习以为常,拉长设备巡检周期,对设备检验工作敷衍了事,只要没出现影响煤矿生产的明显设备故障,便不经认真检验填报假资料,对之后的管理和维护造成了误导,为不易察觉的故障埋下隐患,甚至察觉不到已出现的故障,延误设备维修,导致严重的后果。这种管理制度和现场实施“两张皮”的现象,仍存在于大多数煤矿企业之中。
2.3维修管理模式滞后
在模式上,有的煤矿企业采用一种“亡羊补牢”式的维修管理模式,只在其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养护,这样不仅增加了机电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且影响了煤矿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以某煤矿发生的一起机电事故为例,一位员工在处理绕在煤机上的铁丝网时,因单体掉入溜槽,导致另一位员工在试开刮板输送机时,电机出现异常、链条发生断裂。
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前一位员工在进入煤机前没有按规程规定关闭刮板输送机、煤机闭锁;后一位员工开启刮板输送机之前没有认真检查,没按规定程序点动刮板输送机,而且现场管理较为混乱。这一案例反映了机电设备的管理模式较为滞后。
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改善措施
3.1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对于那种自动化流水线设备,设备结构复杂,在日常设备维护时,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大型企业会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设备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设备检查。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检查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参数、振动、润滑、气味、温度、声音等。一般来说,操作者可以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测量仪器来完成这一环节。第二,设备的润滑和清洁。检查润滑时,先检查压力、温度、液位、润滑脂是否变质,再检查油路是否畅通。此外。维修人员应定期补充或更换设备的润滑脂。在清洁方面,就是对设备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清洁,使其保持清洁状态,并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和摆放。第三,固定设备。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设备非转动部分的紧固螺栓。如有松动,应立即紧固加固。
3.2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维修工人及管理人员
维修及管理设备的岗位常设置于生产最前线,工作辛苦、工作环境恶劣,作业员工通常不精通、不具备专业设备的维修技能,总体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精细维修、合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煤矿企业需结合实际,对机电设备维修的从业人员进行整编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加现场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素质提升,并将从业人员送去生产厂家学习设备工作原理,开展设备维修管理培训。使其对设备产生理性认识,掌握其工作制度和运行原理,更有助于日常维修和管理工作开展。
3.3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机制
对煤矿企业而言,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既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也应是一项规范化工作。煤矿企业管理者要有超前意识,通过建立健全电设备维修管理机制,推动其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发展。首先,可建立和完善责任承包机制。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的特点,将其维修管理责任到个人或班组,要求责任者定期检查分管的机电设备、精心维护和保养机电设备,并将机电设备完好状态、使用率、事故率与责任者的工资、奖金相挂钩。其次,可建立和完善维护检修机制。明确机电设备的常规检查、隐患排查、设备保养、计划检修、定期检测的时间、标准、要求和责任。再次,可建立和完善机电事故处理与追查机制。既要明确机电事故责任划分原则和标准,又要明确机电事故抢修与处理的方式与方法等,以此规范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行为。
3.4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常规性检测维修水平
检测维修水平是确保机械设备故障发生频率降低、提升设备故障以后维修质量的有效方式。在对煤矿相关机电设备进行常规性检测维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防止设备带着故障长期工作,有效控制严重故障发生频率。合理拟定生产和停产计划,依照计划严格实施设备检测维修,并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机电设备进行人工维护保养,进一步提升机电设备质量。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第三方检测,加大检测维修工作的投资力度,继而确保煤矿机械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关系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应重视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维修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创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机制,提升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质量,促进煤矿生产管理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红.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09):91,93.
[2]肖龙.浅析煤矿重型机电设备维修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4(09):87.
[3]杨俊.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改进方法分析[J].地球,2013(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