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绿色建设和智能建筑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作为建筑学而言,是一门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学科,而工程设计是建筑的空间布局、物理环境、功能设定、形象展示、结构形式等的基础。随着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对建筑学专业在设计方面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绿色智能建筑对建筑学的设计的基本要求,之后详细论述了绿色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希望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学;设计;要求
引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的便捷,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目前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再是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促进三者的有机发展。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在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建筑学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绿色智能的建筑设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当前建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应用绿色与智能的理念。结合当前环境与资源使用的现状,设计出舒适、便捷、绿色、智能的建筑,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绿色智能建筑对建筑学的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区位要求
区位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选择科学、合理的区位有助于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效果。绿色智能建筑设计对区位的要求是:保证建筑物周围的基础设施齐全,包括公共交通、卫生医疗、教育教学、市政设施以及安全保护设施等,同时还要满足建筑物周边的物理环境,包括周边的绿化,噪声等,绿色智能的区位要求,比传统建筑设计更为严格,从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出发,结合建筑物周边的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环保的居住环境。
1.2 规模要求
绿色智能建筑设计在规模上不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多的是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相结合,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绿色智能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虽然各个行业的要求不相同,但是所展现的规模效益一定要清晰。
1.3 投资要求
建筑是投资较大的行业,绿色智能建筑设计旨在降低建筑的投资成本,使用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让建筑物发挥长久的环保功效。虽然,绿色智能建筑的投资要比普通的建筑投资成本高10%~15%左右,但是绿色智能建筑设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使得建筑运行费用大大降低,弥补了建筑投资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环保要求,满足了居民的需要。
2 绿色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
2.1 建筑方案
绿色智能建筑以开敞大空间结构为主,采用钢结构、框剪结构、框架结构等形式,大空间结构能够灵活的布局各功能区;在视觉环境上较好,空间简洁美观,内部空间舒适、立面色彩宜人;为功能用房及综合布线留足空间,例如设备间、管道敷设空间、强弱电竖井及配线间等;屋内的净高不小于2.6米,保证一定的层高,走廊高度不低于2.3米;屋顶设计中采用绿化措施,对太阳能也应该合理的进行利用。
2.2 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进行设计,如果建筑的节能要求离出国家标准,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具体进行节能效率的计算,对窗墙面积比及体型系数进行控制,使其达到国家及地方节能设计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大面积的玻璃墙不宜设计在建筑的北向和西向。进行建筑外墙隔热设计和外墙外保温设计时,采暖房间及非采暖房间的隔墙要设置保温层:外墙外保温体系选择时,要在外墙表面使用热反射涂料。屋面的隔热、保温设计时,首先要采用屋顶绿化及遮阳措施,如果是住宅屋面,则应该考虑通风降温措施,平屋面尽可能的设置架空层,坡屋面可设置阁楼;公建平屋面以选择浅色屋顶体系,并涂刷热反射涂料。在地下车库以及不需要采暖的房间进行设计时,地下室的顶板应该设置保温层,悬挑部位的房间及首层架空的建筑底板也应该设置保温层。
2.3 建筑物室内设计
2.3.1建筑物的遮阳效果
遮阳是绿色智能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剥离材料的遮阳效果,通常,向南、向西的建筑物外窗应该加入遮阳设计,可以选用可调节式外遮阳。同时还应该结合建筑物的地理位置以及房间的光照时长等利用室外的景观比如,乔木等高大植物作为提升遮阳效果。
2.3.2采光与光照设计
采光是每个居民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楼层的高度以及楼层间的距离,科学计算出室内的采光时长,保证建筑物的采光与光照符合绿色智能建筑设计的要求。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屋顶天窗、中庭以及天井等,以便加强室内的采光,此外还可以在外窗加入发光板以及散光板等设计,巧妙地将阳光引入室内。
2.3.3通风与换气
通风与换气是保证建筑物冬暖夏凉的基本条件。建筑物的设计应该尽可能面朝夏季风的主导风向,避开冬季风的主导方向。建筑物门窗的设计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位置设计大小,为室内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3.4阻隔噪音
建筑物是居民生活,休息的场所,在建筑物设计时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如交通、道路、大型生产制造厂等选择建筑材料,要为居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比如:小区内不应该有交通干线穿过,如果小区靠近城市的主干道,那么就应该选取隔音的建筑材料,加强门窗等的隔音效果。此外,还可以在室内墙体以及吊顶上采用吸音材料有效降低噪音。
2.3.5空气质量
绿色智能建筑设计的目标是节能、环保、智能,在室内设计时应该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很多建筑材料以及装饰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对人体产生危害,还对居住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应该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测进风与排风的空气质量。采用自动调节通风系统,一旦发现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甲醛等超标及时预警。
2.4 无障碍设计
建筑设计时,各部位的设计均应符合<城市道路与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定。为行动能力低下的居民提供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可能。新建的住宅建筑宜全部按照无障碍的模式设计建造。以较低代价和较多方便应对随机事件的发生。在人员密集的体育建筑、观演建筑等公共场所,应重视陪伴席位数(车位)与无障碍席位(车位)数比例。无障碍设施及通道附近应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识牌。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应一次建设到位,不得二次设计、二次施工。
2.5 建筑节材
对于装饰用的格栅、飘板等构件,应该与导风、遮阳等功能相结合进行设计,在设置时,充分的考虑风能、太阳能的最大程度利用的问题,大量的纯装饰性构件不宜设置。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首先是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寿命问题,对于门窗、墙体等结构材料最好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生态城市的建设方式仍然是以商品化的方式呈现的,对工业化产品的使用应该提高,降低现场作业,采用干式施工方法,尽量的采用商品预拌砂浆和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建筑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地方建筑材料,不管是主体结构还是局部构件,应该优先选择地方材料。土建与装修工程可以进行一体化设计施工。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智能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绿色智能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在建筑设计中,设计方案的制定、施工图纸的设计等方面也更加严格,要注重环保,严格遵守绿色智能的设计理念,保证为人们提高安全、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晓蕾.绿色智能建筑对建筑学的设计要求运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182-182.
[2]温炎涛,彭立宁.绿色智能建筑针对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要求[J].价值工程,2012,31(33):91-93.
[3]李冰松.绿色智能建筑针对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要求[J].商情,2014(17):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