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茜茜 刘建亮
[导读] 油田开采作业时,为有效提高油田生产安全管理效能,必须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提升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主动优化生产工艺,促进我国油田可持续安全开发,提高油田采油的产量,以及采油工作的整体安全性。
        摘要:油田开采作业时,为有效提高油田生产安全管理效能,必须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提升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主动优化生产工艺,促进我国油田可持续安全开发,提高油田采油的产量,以及采油工作的整体安全性。石油企业生产工艺条件复杂多变,其原料又多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人员伤亡事故,危害程度极高,因此对其进行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的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我国的原油需求非常大,在增加油田开采产能时,必须确保生产工作安全可靠。通过严苛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油田开采提供安全保障。油田企业工作与众多行业相关联、工种繁杂,作业区域大都在野外山区,具有连续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特种设备多,介质易燃易爆等特点,是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要结合油田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构建适应于油田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和保障措施。
1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价值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增长的需有需要,各大油田企业施工也越来越多,在石油企业当中,生产工作往往需要基于特殊设备和温度、压力条件而开展,但许多时候生产条件的设定和生产设备的应用都存在潜在危险,一旦出现设定、操作失误,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管理和发展带来阻碍。所以,在实践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目标和意义,以便于为制定更有效地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奠定良好基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在这一过程当中,将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对企业员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的有效维护,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归属感。同时,基于安全生产管理策略,也能实现对企业生产安全、生产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让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保障企业生产质量、提高企业生产安全、激发企业发展潜力、推进企业长远发展都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价值。
2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1“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还需强化
        有些领导干部安全引领力不足,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思想上“重效益、轻安全”,工作中“重部署、轻落实”,“一把手”未组织召开承包商管理专题会议、承包人未到现场,由承包点人员代为签字等现象依然存在,难以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部分职能部门专业安全管理不到位,落实主体责任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未按体系要素开展隐患排查、没有结合专业隐患深入开展自查自改,导致专业隐患未能及时销项。部分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安全制度和标准不熟悉、不掌握,安全培训、风险分析存在形式主义,如现场调整摄像头规避监管、操作人员擅离岗位等问题。
        2.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为了适应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很多油田企业存在外雇工人和季节性临时工,这给釆油厂的安全教育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一方面,安全培训老师所讲理论较为书面,不能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不起来,另一方面老职工、有经验的技术干部会干不会讲。因此,造成了工伤事故的出现。


        2.3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存在薄弱环节
        在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方面还存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不细致,与国家构建双重机制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风险管控措施针对性不强,未能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实施差异化管理,对重大风险识别前后的管控措施变化不大、重点不突出;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未能实现监控数据资源共享,在风险识别数据库、远程监测、在线监控、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报警、紧急避险等信息统一规范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3相关措施
        3.1强化专业安全管理见实效
        完善了油田层面、二级层面和基层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委员会常态化运行机制,推进主体责任分解落地;探索实施QHSE监督中心经营性改革,与机关科室、基层单位建立甲乙方关系,实现由“管理服务型”向“经营型”转变;推行“员工HSE积分管理办法”,将安全行为与员工的晋升、晋级、评先树优等挂钩,提升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
        3.2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人工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是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企业员工往往是事故危害的直接承担者。所以,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提高人工影响因素的可控性,通过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和增强他们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案的配合度来切实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有效。在此环节,应该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生产意识,而后自上而下地推进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实现对全体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
        3.3减少安全事故,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质量
        过进行采油设备的检测,能够及时的排除各种隐患的故障。全面降低了采油设备的故障率。只有加强采油设备的检测工作才能够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避免出现高负荷运行的状态,保证采油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价值,不仅使用寿命长,而且工作效率高,最重要的是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也能够真正的降低消耗。也能够保证油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旦采用设备出现故障,那么很有可能引发各种爆炸,所以只有加强采油设备的检测,才能够及时的查找隐患以及故障,确保柴油设备的正常安全工作,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油田作业的高危、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在对油田安全管理时候可能出现的不到位情况。油田中的高危作业区域往往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油田安全人员常常出现管理上的疏忽。使用人工监控的方式不但提高了成本,对于危险源的监控也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安全政策,但因为措施落实得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加了生产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隐患。针对这个问题在油田的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了相应的安全信息反馈系统,通过监控设备可以兼顾到所有隐患处,实时掌握其安全状态。一旦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就可以通过构建的信息网络,传递报警信息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油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基于油田的生产作业特点,通过大数据、网络覆盖、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对油田企业的生产模式和专业性有效的结合。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形成全方位监控预警,提高应对措施,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只有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油田的安全管理中,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使油田管理更加高效,为我国石油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民.油田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初探[J].化工管理,2019(15):103.
[2]刘洋.油田安全技术措施探讨[J].化工管理,2019(12):66-67.
[3]赵玉旗.油田企业党组织抓安全生产的探索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9,3(12):219.
[4]苏奎,李百利,高磊,季鹏,刘兴凯.现代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探究[J].化工管理,2019(09):91.
[5]陆彤.油田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初探[J].化工管理,2019(04):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