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2期   作者:乔江鹏 袁亚敏
[导读]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实现防渗渠道施工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实现防渗渠道施工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传统渠道浇灌技术存在一定漏洞,常常发生渗透问题,因此加快防渗施工渠道建设有利于避免水资源浪费,降低地下水上升造成的农田碱化风险,在经济和生态上都有良好体现。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1导言
        渠道防渗是农田水利工程至关重要的部分。要从思想上重视渠道防渗施工,严格遵循渠道防渗技术的施工要求。
        2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简述
        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是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而言。施工中应用该技术的目的是增强农田水利工程的抗渗透能力,通过提高渠道的自身抗渗透能力,实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目标。分析全国的施工情况,大部分灌溉渠道都是在露天环境作业的,尤其是一些渠道运行于温度较高的地方,渠道中的水分很容易渗透或蒸发,从而造成大量的损失。此外,由于多数农民在灌溉时以传统灌溉方式为主,其弊端较为明显。一方面,不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另一方面,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在盐碱地还会导致农田渍害问题的发生,进而加深对农田耕地的破坏,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损害。研究表明,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渗透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①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较多工程施工现场存在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施工操作不娴熟不规范的问题,施工流程不按照计划进行,导致缺少部分关键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②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完成施工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后期的养护工作必不可少。工程缺少必要的基础性检修与养护,经过长期应用或“带病工作”,使渠道发生开裂现象。长此以往,导致大面积、大范围的渠道开裂,引发渗漏。③不同工程选址的环境不同,特别是地质方面的差别较大。每个地方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都不一样,会给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3农田水利工程出现渗透的原因
        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灌溉又常常出现渗透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田发展的实际水平,同时也会造成大量水资源被浪费,降低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率。灌溉渠道出现渗透的原因有很多,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工作者都未经过专业化培训,在进行渠道施工时往往存在操作不规范、技术应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最终建设质量受到影响,为后期应用预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农田灌溉的方式方法,如果农田灌溉的设计人员不能对辖区范围内的地质问题进行全方位考量,土地及地下水中酸碱性物质含量就不会被测定出来。目前常见地质情况有湿陷性土壤、沙土土壤、盐性土壤等,其中盐性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如果农田水分缺失后,就会析出盐分,侵蚀土壤,而且后期灌溉渠道建成,土层中含有的酸碱物质就会开始侵蚀渠道材料,引发渗透问题。建设防渗渠道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仅需要在原有渠道工艺上进行改造,就能够实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等目标,在可行性上具有巨大优势。
        4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质量的组织管理因素
        4.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要摸清现场环境和施工条件。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改善渠道渗漏问题。技术人员要和当地农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当地情况,从而保证施工图纸的适用性。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例如针对防渗技术选取合适的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为了可以顺利地进行工程施工,还应重视现场管控工作,通过具体、细致、合理的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施工人员要确保模板的安装与拆除符合技术要求,确保不因为模板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间接影响渠道整体的施工质量。
        4.2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

因此,想要提高工程的防渗能力,切实运用好防渗渠道的施工技术,首要条件就是从施工源头入手,即从施工材料入手,把好材料质量关。具体而言,应建立完备的采购制度,工程采购人员要由专人负责,建立责任机制,并且采购工作要注重资料的保存留底。同时,材料管理制度也不容轻视。在材料购买完成到达施工现场后,第 1 步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登记入库。并且要切实做好仓库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并每日检查包括仓库的水、电等方面。
        5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要点
        5.1 土料防渗技术
        土料防渗技术是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最广泛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运用的材料简单,取材方便,多数情况能够就地取材,具有工序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成为国内同类工程施工中普及程度较高的技术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防渗层的因素较多,需要有专人对防渗层进行清理,以保证防渗效果。施工过程中要把土料进行分级,清理掉水渠表面的杂物,再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地质特点、水特点等,合理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先干后湿再进行施工,用科学的方法搅拌混凝土,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展开施工,确保浇筑质量,完成浇筑施工后,由专业验收人员负责防渗能力检测和验收,避免返工。要加强渠道的养护和保养工作,工程运营人员应结合相关标准对已建成的渠道进行观测,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做到防微杜渐,进而确保渠道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
        5.2 沥青材料防渗技术
        沥青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防渗漏材料,有良好的抗渗透能力,但进行沥青防渗施工所需要的工作流程较多,且施工过程中的操作非常烦琐。因此,使用沥青材料进行施工的成本非常高。分析全国范围内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实况,沥青材料普遍应用性不足,部分施工队对沥青施工的具体要求也不清楚。在铺设沥青之前,第 1 步要做好清除工作,如清除渠道底部土壤的杂草,做好渠道清洁工作。第 2 步要融化沥青,并使用专用工具喷洒,这样就可以让土壤表层形成沥青薄膜。等沥青薄膜稳定后,再进行上部的沥青铺设。在进行沥青铺设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上部铺设工作一定要在薄膜稳定后进行,在稳定之前施工会直接损坏薄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施工中想要使用沥青材料,则要根据施工地的情况,合理设计沙砾、碎石和沥青的配比。具体而言,三者配比要根据施工地的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天气情况等因素设计,才能保证充分发挥沥青防渗的作用。
        5.3 灌浆防渗技术
        灌浆防渗是通过打管灌浆的方式加强渠道的抗渗能力,提升渠道防渗抗渗性能。灌浆防渗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地质情况,同时,要精准地计算灌浆孔数量,做好孔洞的定位工作。对于大多数地质条件较差的区段,可以利用高压喷射的方法进行灌浆处理。这种灌浆技术对改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筑物地基渗漏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避免漏喷、显著提升防渗效果。
        6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践行绿色生态目标,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积极使用防渗透渠道施工技术十分必要。在建设防渗渠道时,要结合实际地址特点,科学选择施工材料,提高农民高新技术应用意识,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确保防渗透渠道建设质量与应用效果,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等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海将.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06):162.
        [2]邱海波.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39(04):37-38.
        [3]谢秀慧,侯瑞环.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09):79.
        [4]李舸航,沈心哲.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7,7(06):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