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断面巷道采用锚索网联合支护方式,成功取代了以往的架棚支护工艺,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充分发挥了锚杆,锚索的主动支护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锚索网;支护;大跨度;施工
目前矿井巷道支护情况来看,大多采用着传统的被动支护方式。在矿井开采初期,由于巷道不受回采动压影响,砌碹、木棚、和型钢等被动支护,还未显示出其支护强度弱的缺点。但随着矿井的开采,回采动压的影响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一些距回采工作面较近的大巷出现明显的变形,顶板开裂破碎,两帮挤压严重,断面缩小。由于生产需要,很多矿井要施工大断面及大跨度巷道,很多矿井没有相关的支护技术和经验,需要探索一套新的支护技术,为保证支护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锚索网支护设计是关系到锚索网支护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重要保证,可以借助数值模拟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地下岩石工程结构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构稳定性的方法,最后得出初始支护形式及参数。
1锚索网支护构件的特性
1.1 锚索
锚索是采用具有一定弯曲柔性的钢绞线制成的,配有锚具,可施加较大的预紧力,可对巷道围岩进行补强加固。它具有抗破坏力高、韧性好、低松弛的特点,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具有一定的柔性,可弯曲并实现自身搅拌树脂药卷快速安装,适合在空间尺寸较小的煤巷中使用。对于小孔径预应力锚索,一般采用1×7结构标准型钢绞线。而锚索结构主要由内锚固段、钢绞线自由段、外锚固段三大部分所组成。
1.2 锚具及托梁
锚索的锚具是为了保持钢绞线预紧力,并将其传递到被锚围岩上所用的永久性锁紧装置。一般小孔径预应力锚索的锚具为瓦片式,主要由锚环和锚塞组成。锚具有多种规格,选取时应根据钢绞线规格进行。托梁一般采用合适长度的槽钢或矿用工字钢,托梁上加工有长孔。锚索外露端穿过托梁上的长孔后,依次安装转用垫块和锚具。锚具锁紧钢绞线同时,将托梁紧固在锚索上,使托梁与锚索连成整体,以共同发挥加强支护作用与效果。
1.3 锚固剂
对于锚固剂而言,通常有水泥浆、树脂胶泥和普通树脂药卷等几种。现场为简化锚索安装工序、使锚索能及时承载,常采用普通树脂药卷加长锚固(里段采用超快或快速树脂药卷、外段采用中速树脂药卷)。当巷道围岩较破碎或者巷道服务年限比较长时,采用树脂注浆联合锚固较好。树脂端部锚固后,实施水泥注浆,进行全长锚固。
2 施工工艺流程
2.1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通过计算,确定顶锚杆、护帮锚杆的长度、直径与间距,选取合适的锚杆作为实际施工材料。在掘进面巷道顶部采用锚杆机进行钻孔,然后将选择好的锚杆进行安装,最后将锚杆拧紧,结束锚杆安装的工艺。
首先进行敲帮问顶工艺,将掘进面巷道中存在的活矸进行清理。然后将前部探梁进行迁移,确定巷道中位线以及锚杆的排距,计算好打眼的位置。为了更好的确定打眼位置,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丁为锚杆,才能更为快捷与准确的做好打眼工艺。护帮锚杆在安置的过程中,一旦打好了孔眼,就立刻将其进行安置,在打孔过程中需要事先计算好相应的锚索孔位,避免锚索无法进行安置。
2.2 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在锚杆施工工艺结束后,就需要进行锚索施工工艺。按照之前锚杆打孔时预留的锚索孔位,做好锚索打孔工艺。在锚索打孔工艺过程中,需要将深钻机反复打孔两到三次,然后使用长度约为一米的钎子进行修正,将孔位深度保证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接着往孔位内放置两块CK2360树脂药卷,并通过钢制的绞线将其压至孔位底部,最后将其进行搅拌,搅拌持续十五秒左右,同时保证持续的压力超过一分钟。在进行作业的时候,至少需要两人合作进行施工,避免钢制绞线弹出设备对人体产生威胁。如果锚索的性能不足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需要及时进行更换,重新进行打孔作业,保证巷道的稳定性能。
3支护强化技术
3.1 顶板强化技术
锚索支护有两个作用,一是将锚杆支护形式的预应力承载结构与深部岩层相连,提高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使更大范围的岩体共同承载;二是锚索施加的预紧力给围岩提供压应力,与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区组合成骨架网结构,主动支护围岩,保证其完整性。
3.2 高帮强化技术
锚杆和锚索联合帮部支护作用,一是为了增大锚杆和锚索的护表面积,减轻单体锚杆和锚索因与围岩局部接触产生的点载荷作用而造成围岩挤压破坏,二是为了提高帮部支护的整体性,从而有利于维护帮部的完整;
受大跨度影响,巷帮需要承受很大的围岩应力,若没有合理的锚固体强度,帮部周围破碎区、塑性区的范围和表面位移将增大,巷帮控制的关键点在于调动深部围岩承载能力,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增加围压,从而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改善巷道的支护状况。
3.3 减跨技术
巷道为大断面和大跨度,除应强化锚索支护作用,还应在切眼顶板的关键部位打挑棚及架设木垛,以便起到明显的承载梁减跨效应。根据现场实际以及安装要求,在切眼绞车窝中间以及交岔点切眼端施工了两个大木垛,以此来起到减小顶板跨度,增大支护强度以及观察支护效果的作用。
4 锚索网支护的具体应用
4.1平面交岔点支护
对于多年掘成的巷道,由于以前多采用了工字钢棚支护方式。在采区内工作面圈定过程中,需要从采区运输大巷开口掘进,并有联络巷要与采区回风大巷相通,其对应交岔点也就采用了工字钢棚支护。为了保障交岔点具有足够的支护强度,不少后来维修就采用了锚索托梁对交岔点工字钢穿梁和抬棚进行加固。这样加固后的平面交岔点,强度满足了要求,其稳定性也非常好。
4.2 立体交岔点支护
有的矿采准巷道,由于采用全煤巷布置方式,巷道穿越立体交岔均在同一煤层,所以立体交岔点支护的有效性也非常重要。立交点上巷采用工字钢棚支护时,同样采用锚索托梁对工字钢棚梁进行悬吊加固技术,也有效保证了立体交岔点支护的安全稳定性。
4.3 大断面硐室支护
有的对大断面硐室采用锚网支护前,也是采用工字钢棚支护的。比如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它是根据带式输送机设备安装需要,机头硐室采用5.0m×3.6m(梁×腿)规格的工字钢棚支护。工字钢支架需配套安装辅助梁,并且采用棚距400mm的密棚支护。这样的现场施工组织,劳动强度大、进度慢,支护效果还难以保证。采用锚索托梁加强支护后,在巷道中线两侧各1m处纵向布置锚索托梁,对硐室工字钢棚梁加强支护,就可取消了工字钢支架原用的辅助梁,同时棚距也可放大到800mm,最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支护效果。
5结束语
在大断面面巷道施工中,采用锚网加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可以对巷道围岩的强度进行强化,将巷道顶部与底部有机联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有效地提升了掘进面巷道的稳定性能。通过锚网加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对掘进面巷道进行了明显的加固,同时,降低了掘进面巷道的维护成本,提升了实际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显著地提升了掘进面巷道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因此,在锚网加固的基础上进行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掘进面巷道岩层的强度,加强掘进面巷道的稳定性能,避免发生变形、漏顶等情况威胁实际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郭风景,惠兴田,刘伟,等.大断面综放切眼锚索、锚网梁联合支护技术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