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建筑基坑支护项目为例,结合项目地质情况,介绍了旋挖桩钢护筒增设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流程以及质控措施。
关键词:旋挖桩;钢护筒;施工技术
引言:旋挖桩钢护筒工艺的运用,能够有效规避以往灌注桩施工存在的不足,并且护筒使用过程,还具有预防孔壁坍塌、导向钻头、桩位固定、地表水隔离等优势,成孔过程速度很快,对地层情况高度适应。因此,研究此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具体运用意义深远。
一、旋挖桩增设钢护筒施工方案制定
根据现场勘测报告,分析现场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物特点,发现项目土层相对复杂,施工过程利用灌注桩基础。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设计方、桩基施工方、勘察单位、监理、业主等共商施工方案。对于场地存在的超厚淤泥层展开分析,由于其中含水量超高,呈流塑状,黏性较大,因此,为保证灌注桩能够顺利完成施工,使用直径1.15m,长度18m,壁厚15mm的钢护筒,配合大功率的振动锤,展开灌注桩成孔,利用环保施工工艺,以聚丙酰胺作为钻孔的护壁液,配合旋挖注浆施工工艺,提高桩端承载性能[1]。
二、施工过程
为确保旋挖桩的灌注质量,需要依照施工要求,制定施工计划,调配机具、材料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展开施工。
1.平整场地和放线
平整场地为首要工作,需要做好场地排水施工,之后测量放线,确认旋挖桩位,由测量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建立现场施工控制网,并对基准线、基准点进行校测。定位工作结束后,由专业人员对桩位、轴线等记录与复核。
2.旋挖施工
就位旋挖机,先旋挖施工,深度约1.0~1.5m,并将其作为钢护筒的导向定位。使用50t的履带吊车,同时利用振动锤以及液压钳,将钢护筒夹紧,并将钢护筒、振动锤共同吊起,和桩位对准之后放入。设置水准仪,位置处于钢护筒平面,横、纵各1台,保持二者呈90°夹角,对护筒垂度实时监测。
3.钢护筒下沉
启动振动锤,振动钢护筒,使其下沉。在此过程,钢护筒的垂直度需要配备专人监测,吊车的吊装也需专人指挥,保证二者之间配合良好,防止对钢护筒的埋设质量造成影响。钢护筒下沉之后,应高于地面30cm,并对钢护筒、桩位中心进行复核。
4.筒内作业
钢护筒就位之后,旋挖机可在其中作业,此时应将钻孔液泵启动,使钻孔护壁液在其中循环2~3min,护筒内作业时,保持慢速、低压,完成旋挖钻入,直到钻至钢护筒下方1.0m位置时,正常钻进,一直钻至桩底的设计标高位置。
5.清孔施工
清孔环节利用换液法完成,先将钻头从钢护筒内提出,之后向其中注入置换液,将护筒当中原有的钻孔液置换出来。同时,确保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5~2.0m。在此过程,严禁以增加孔深方式替代清孔工作。在清孔之后,将已完成绑扎钢筋笼向内部放入,并安装导管,然后立即浇筑混凝土。
6.浇筑混凝土
浇筑施工过程,需确保作业连续,禁止浇筑中途停止。因此,只能在现场混凝土方量足够一根桩后方能开始浇筑。施工过程通过上下提拉导管,保证混凝土密实性良好。施工过程还应注意,按照桩顶标高,多浇灌约500~800mm高度混凝土。本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结合钢护筒起拔超灌量,浇灌混凝土过程,超灌量高于设计标高1200~1500mm,确保浮浆能够全部被返出。
7.钢护筒起拔
护筒的起拔需要在浇筑施工结束3h之内完成,并且控制在水混凝土初凝之前,使用振动起拔方式。起拔之前使用超灌方式,防止起拔过程影响桩顶标高。同时,为防止护筒起拔环节,影响钢筋笼的主筋,使其产生“集束”这一问题,需要采取静拔方式,控制起拔速度。同时,还需控制驱动转动角度,保证顺时针、逆时针的转动在45°左右,按照旋转方向,控制转动频率,保证钢筋笼能够顺利被旋转,钢筋笼也可从相反方向被带回。完成上述操作,1d之后展开注浆施工。注浆之前利用水先行试压,确认无问题之后进行注浆。在此过程,严格按照设计流程展开施工,最后注浆结束,完成1根旋挖桩整体施工流程。
三、质控措施
针对项目淤泥土层,应保持设计方、施工方紧密配合,深度研究勘察报告,掌握现场淤泥层的分布以及变化规律,结合现场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机具。场地处理过程,需保证地面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防止施工环节地面下沉,受到振动钢护筒施工影响,淤泥会产生液化现象,对灌注桩成孔质量造成影响。在钢护筒的沉入施工过程,控制其倾斜度偏差小于等于1%,中心偏差在50mm之内。吊车起吊护筒并且移动吊装过程,应注意预防液压油管发生爆裂,导致护筒发生倾倒的事故。因此,需要使用钢丝绳连接护筒和吊钩。浇灌混凝土之后,保证其初凝时间充足,之后将护筒起拔。浇灌混凝土环节,需将超灌量充分考虑。桩基施工结束之后,28d后方可开展荷载试验。
结束语:总之,选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旋挖施工结束后,灌注混凝土,完成灌注桩施工。经过荷载试验,结果验证能够满足建筑建设过程对地基稳固性要求。因此,对于同类地质的建筑工程可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永强.旋挖钻机配合加长钢护筒在特殊地层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6):177-178.
[2]李新辉.旋挖后注浆灌注桩钢护筒法施工技术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