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比起教材中文字性的阅读内容,他们对于富有画面感或者趣味性的事物更感兴趣,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普遍高于抽象思维。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承担着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任务。本文对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低段;多元策略
低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趣味性、画面性的事物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爱屋及乌”,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既能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学到更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一、将影视作品融入阅读教学中
将影视作品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之后观看影视作品时下意识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影视作品的选择。例如,在进行《揠苗助长》的教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片《揠苗助长》的片段。具体来说,学生在课间玩得很开心,在上课之初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因此,我将本来打算在阅读课文之后播放的动画片片段移到了阅读之前来播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动态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吸引。在五分钟片段播放完毕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到了课堂上。鉴于此,我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即:为什么禾苗会全部蔫了?农夫希望禾苗快快长大不对吗?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不一而同。因此,我引导着学生阅读了教材中的课文,在阅读之后,让学生再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将影视作品与语文阅读结合起来。
二、将图画资源融入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画,可以进行图画导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图画欣赏,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图画创作,再与具体的图画进行比较。至于选择哪种融入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例如,在进行《画杨桃》的教学时,我便将图画融入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这节课的内容本就与画画有关,因此,我先让学生阅读了课文,然后给学生展示了几幅图画。有了阅读课文的基础,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都是从不同角度画的杨桃。本来在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杨桃还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当这些图画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学生看得兴致勃勃,甚至还开始小声地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结合图画和课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学生说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还有学生说不要随便否认和嘲笑别人。由此可见,图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将生活事物融入阅读教学中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生活事物,既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熟悉感,又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放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巧妙地引入语文课堂,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生活情境,展示一些生活对象,提出一些关于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与语文阅读内容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进行《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教学时,我给学生设计了生活小游戏。在日常生活中看似非常简单寻常的事,在太空中却不太容易完成。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太空生活的不易,我先用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这些动作。这个小游戏叫作“我说你做”,我说睡觉,学生要摆出睡觉的动作,我说喝水,学生可以做出喝水的假动作,也可以拿起水杯真的喝水。在游戏结束后,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些动作在太空中怎么完成。有学生比较好奇,也有学生觉得可能和地球上一样。在这种铺垫下,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课文的阅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太空中的生活感到惊讶,学得非常认真。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将生活融入教学中。
四、将多样故事融入阅读教学中
将多样的故事融入小学低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较多的乐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震撼力和语文阅读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挑选相关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故事改编或者续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故事。例如,在进行《青蛙卖泥塘》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了故事续编和改编。这篇课文非常有趣,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非常积极,读完之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我在基础知识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对《青蛙卖泥塘》这个故事进行改编或者续编。兴趣使然,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有学生对故事进行了改编,说是青蛙没有听取别人的话,没有对泥塘做出改变,它的泥塘最后无人问津。也有学生进行了续编,说是青蛙住腻了,又开始卖泥塘,这次还是被各种挑剔,他在各种改进之后,又不想卖了。通过将读遍和改编故事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五、将音乐作品融入阅读教学中
将音乐作品融入阅读教学中,可以给阅读课堂带来活力,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新奇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播放,并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音乐运用方式。例如,在进行《找春天》的教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儿歌《春天在哪里》。出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考虑,我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思考。鉴于此,我给学生播放了歌曲。这首歌很多学生都听过,在课堂上听到熟悉的旋律,忍不住跟着轻哼起来,当听到歌曲的最后一句的时候,学生找到了答案,即“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学生因为找对答案而兴奋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因此在我提出让他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表现得非常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进行合适的音乐融入。
总之,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语文教材内容中增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散思维,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为全面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邱英.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 2019 (06) :188.
[2]陶雅萍.优化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三策略”[J].学周刊, 2019 (35) :125.
[3]吴淑卿.探究多元教学策略优化低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 2019 (49)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