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陈素芳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都相对比较弱,而小学数学的计算题目又比较多,时间长了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如果能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既能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予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所以,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图形与几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
一、目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大多数数学教师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时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单纯依靠自己以前的数学教学经验,制定出来的目标根本没有针对性,导致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只是单纯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没有足够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更别说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了。
(二) 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先进性
俗话说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方面并没有那么重视,在课堂中仅仅是给学生讲解数学理论知识,比较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生动形象化,导致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就更不容易理解了,那么他们的数学兴趣自然就激发不了,还有一部分老师并没有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根本无法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一) 组织多样化的观察活动,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学生要想学到“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就必须认真观察,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观察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但是要想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仅仅依靠观察是不行的,教师还要科学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亲身体会来比较,让他们亲自摸一摸或者折一折等,让学生积极转动大脑,进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拿三个小棒来围一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物中来清晰感知,从而促进他们空间观念的形成。
(二)教学中将数学和“图形与几何”相结合,突出重点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有时,解答一道题目,关键就在于能不能一下找到这问题的重点,能否找到问题的重点之处,是学生能不能顺利解答题目的前提。而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仅仅依靠学生在脑子中的想象,学生考虑问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周密,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性。这时,老师也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来画一画,以画促思,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题。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这么一道题:把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不出所料,有些学生脱口而出“40厘米”,再问问那些没回答的学生,虽然感到有一点疑问,但又说不出究竟在哪儿? 的确,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光凭想象要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看到学生陷入了困惑状态,我轻轻提醒一句:你把图画出来看一看呢?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动笔,不一会,只听见下面有人叫:“不是40厘米。”“不是40厘米。”……响应的学生越来越多,刚才的疑问也在动笔画的过程中解决了。要求拼割图形的周长,重点是要弄清周长由哪几条边构成。如果光凭想象,学生的考虑一定会出现不周全,这时,通过简单的草图,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图形的直观形象相结合,不失为一种简洁、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 充分利用趣味性的材料,为“图形与几何”教学增添趣味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一般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活泼好动,学生无法长时间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图形与几何”,它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困难,但是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形象和具体的,只要教师合理借助趣味性的材料,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把游戏融入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学工具,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图形,紧接着把它变化,让学生来判断这个图形到底是怎么转换的,或者是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简单的图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指示操作。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趣味,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乐趣。
(四) 加强“图形与几何”的实践与应用,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在新课标中学生的空间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模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图形与几何”的实践与应用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掌握,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来亲自动手实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引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几何图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量一下课桌的长度并计算出面积,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潮流,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来主动探索“图形与几何”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最终实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卢新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39):32.
[2]张龙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J].教育:000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