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陶晓东 邓志敏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目标的调整与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充分认识到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的背景下,单纯靠传统技术难以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与集成为基础,国土空间规划更为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目标的调整与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充分认识到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的背景下,单纯靠传统技术难以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与集成为基础,国土空间规划更为科学。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对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理信息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任务繁重,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应用到的国土空间数据非常多,数据的整合、集成处理效率与质量将会关系到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质量。现阶段,我国逐步进入了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在此背景下,各种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技术局限,使得整个的规划效率与质量有所提升,逐步成为了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核心技术。
        1.地理信息大数据及大数据平台构建
        1.1地理信息大数据
        在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所应用的数据多为常规性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具有规范性,重点强调的是几何精确性。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的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要求更多地表现在数据的海量性与集成性方面,大数据地理信息采集方式更为多样,在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的途径,比如,传感器、网络行为、消费记录等都可以作为数据来源,重点强调的是数据的非专业性、实时性与全面性[1]。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囊括了多种的数据类型,比如,生态环境数据、政务信息、商业信息、社会动态、人口流动信息等。总体来看,地理信息大数据具有海量化、多样性的特征,数据来源更为丰富与多样,多数为碎片化信息,属性准确性较差,且包含了大量的半结构化数据,这些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
        1.2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
        地理信息大数据具有海量化的特征,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将各种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加以存储与整合,进而建立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在此平台内对所有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加以综合管理,使得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分类与处理更为便捷与高效,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在此平台内查询和调用相应的地理信息大数据。
        2.地理信息大数据清洗
        2.1地理信息大数据清洗方法
        地理信息大数据中,非结构性数据占比较高,这种特殊的数据构成使得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利用传统的大数据清洗方式将会导致地理信息大数据清洗的效率低下。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大数据清洗方法也逐步具有了时代化的特征,其清洗方法主要是以空间关系为基础,使得不同数据对象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度与位置关系更为清晰,比如,可以用统计学、聚类分析等来进行数据清洗[2]。
        2.2地理信息大数据清洗
        在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清洗过程中,为提升整个的清洗处理效果,相关人员在清洗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大数据的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进行清洗方法的科学选择。地理信息大数据清洗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地理信息大数据清洗流程
        3.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3.1提供实时的基础数据
        当建立了专门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以后,此平台会发挥其实时采集数据、信息的作用,时时刻刻都在收集相应的地理信息与空间关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内的地理信息数据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需按照特定的清洗方法来进行清洗。在对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各种处理过程中,专业人员能够在此过程中掌握数据信息变化的某一特定规律,比如,某个地区、某种地理形态的变化信息更为清晰,这些规律的总结可以用于进行数据库中相关信息的全面分析,使得数据库中的数据更为完整和有效。如果地理信息大数据的质量越高,就越能够准确反映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评估、国土开发与利用方面发挥数据的价值。此外,地理信息大数据所提供的实时基础数据能够进行地质灾害、环境问题的全面预测与评估,进而做好及时的应对,减小这些问题出现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在资源、环境的综合评价方面,实时基础数据为权重的选择与分析提供了依据,使得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在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来完成,保障分区规划的合理性,比如,根据对出行大数据的分析,专业的规划人员能够直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科学进行商业区、住宅区、交通设施的布局[3]。
        3.2提供具有空间位置关系的数据源
        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而言,其规划具有复杂性,重点的规划对象为一个区域,规划难度相对较大,如果规划不合理,将会影响此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包含的数据种类较多,比如,位置信息、平面信息与高程信息等,这些信息都属于空间数据,在信息的呈现中体现了明显的属性信息。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所涉及的信息数量庞大、种类范围,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数据,比如,离散的、碎片的与非结构性的数据都可以直接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将这些数据与空间位置关系加以结合,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可靠的、具有空间位置关系的数据源[4]。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而言,其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在保持区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在区域发展与区域保护之间寻求一个新的平衡点,保持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土空间规划下通过对相关要素空间位置的调整与优化,能够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空间位置信息,使得规划更为科学。
        3.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极为重要,只有保障了国土空间规划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下,方能够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性。通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指的是国土空间内的相关要素与资源,比如,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等对于人类活动的最大支持能力。从根本上来看,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支持与服务是有限的,一旦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超过了自然本身的承载力,将会严重制约其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一切的规划工作都需要在国土空间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内,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使得在实际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要从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国土空间规划要结合区域的不同特征,利用地理信息大数据进行相应的判断与分析,使得国土空间规划符合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情况,保障空间开发的适宜性[5]。
        结束语:
        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对地理信息大数据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不论是从国家层面上的国土空间规划,还是从地方层面上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都需要加强对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应用,构建专门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整合、集成地理信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潘俊钳,马星.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新探索,2019,000(002):31-33+36.
        [2]叶梦,孙建华.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J].浙江国土资源,2019,000(005):45-47.
        [3]罗雪茹.地理信息与位置大数据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探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000(002):89.
        [4]陆肖霞.测绘地理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1):24.
        [5]缪应江.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00(014):25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