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尖山乡乡村文化服务中心 云南省昭通市 657203
摘要:人们对群众文化需求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当前这个时代,相关部门及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发展群众文化,并且发扬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利用群众文化发展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提供途径,使群众文化逐渐走向国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发展措施
1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物,同时这些宝贵的财富又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精神,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能够实现民族统一是一项极其有难度的工程建设,那么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则任重而道远。那么这样一个民俗文化的多样化并且复杂的工程建设起来也是难度重重,所以对于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尤为重要的传承。针对现阶段的文化传承,各个民族、民间以及民俗文化之间的发展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现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就必须具备国家支持,变迁更替以及群众保护这三个特点。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大力提倡开发民俗文化,即使现在已经有了很欣慰的结果,但还是需要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加速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其次当前社会时代的发展迅速,民俗文化也随之有着变迁和更替的特点,使之程度上有着大大的不同,内容上也变得更加复杂化,最后就是由于不断的发展和开采民间民俗文化致使很多文化被破坏,所以说在倡导民俗文化的同时还需要群众的大力保护,不要让破坏大于保护。由于我们国家各级文化部门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常组织各类文化展演活动,群众的业余生活也是非常多样化的,这也大大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各项发展,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得以舒缓压力,发泄情绪。
2发展群众文化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
2.1前者为后者提供途径
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扬和传承,群众文化的发展发挥关键作用,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换言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因为有群众文化发展做基础,所以得到人们广泛认可与理解。
与此同时,这两者的有效融合焕发巨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会因为时代或历史发展消散或磨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因为群众文化的发展而在群众层面稳定扎根,通过群众口口相传以及专业教育得到弘扬、传承,其影响力因为我国社会发展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2.2后者为前者指明方向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可以为群众文化发展指出明确方向。从概念层面来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形成立足于经济发展和政治观念,是人类发展的经验积累。由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和时代特征,所以即使传承情况与社会更新相比要略显滞后,但是对社会发展而言这是最佳纪实,这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与群众文化发展有很强的相似性。很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随着历史发展逐渐消散,但是更多的是与时俱进,在形式和内容上获得全新发展。这些文化即使在现代文化影响下,仍然影响着群众文化发展。
3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有效路径
3.1保护民族风俗且维持建筑风格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有很多种,以特定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民族风俗最为凸显。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行传承,首先要对当地民俗风格进行保护,并且维持当地建筑风格。
现如今,很多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已经消失殆尽,沉重打击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将发展目标对准城市,朝着城市发展,逐渐适应城市生活环境。其中,很多人将刻在骨子里的风俗习惯也丢弃在城市。所以,要想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必须要重视当地建筑风格和民族风格保护,给少数民族的生存营造更加良好空间。
例如,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域城市化潮流出台相应政策,对他们的风俗习惯予以尊重,对特定区域文化予以保护。只有这样,对群众文化进行发展,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3.2借助旅游业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逐渐成为备受人们青睐、推崇的娱乐和休闲方式。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现代人对旅游需求在不断提升。通过对人们旅游意愿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人喜欢旅游,除了旅游能够放松心情,还因为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与自己所生活的地区不同。由此可见,借助旅游业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可行性,而且这能够为文化艺术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所以,对于那些有着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地区,可以发掘旅游业的潜力,通过旅游业的传播功能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文化的传承、传播出现过度商业化问题,杜绝这类现象出现。这样既可以有效提升当地居民收入,还能有效发展特定地区文化产业。
3.3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具备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原有的特性,一些相对较为优秀的古诗歌、戏曲等一直都以其相对独特的体裁以及思想内涵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甚至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也一直被人们多珍视保留了下来,例如:杂耍、舞龙、舞狮等活动在民间盛行不衰。但是抛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言,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具备封建迷信性质的传统文化也被人们一直所保留着,例如:三从四德、宗教迷信等。这些所谓的文化其实对人们的文化发展而言没有任何的帮助,如果说任其在社会群众当中所广泛的流传,则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对于人们的思想建设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人们在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民俗或者文化时需要具备绝对的理性和思考,以批判性的继承方式为主,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确保我国群众文化的内容既健康向上,同时还丰富多彩,充满了希望。
3.4把文化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发展之中
近几年来,我国现代经济体制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也在此期间涌现出非常多的新兴学派,例如:经济民俗学、消费民俗学等。并且我国对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和重视。因为就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角度上来说,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就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方法与手段能够将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所具备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俨然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人们所争相探索的课题之一。例如:我国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在开发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带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所具备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十分充分地利用了西部地区的所特有的一些民族聚居等特点,利用西部地区的民族服饰以及独特的餐饮为主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壮大。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对我国民俗文化的认识与重视,并将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当中。
结束语
我国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而且大多数民族民间文化在人们努力下得到有力保护和弘扬,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对每个中国人来说,这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在当前这个新时代下,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依然要秉持着传承之心,并借助群众文化的发展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郑梅林.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61-62.
[2]许昌,刘光菊.文润资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资丘如何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J].民族大家庭,2019(02):30-32.
[3]张娜.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11):159-160+167.
[4]邵谦.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电视指南,2018(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