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霍州市供电公司 山西临汾 031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供电范围越来越大,电力电量的输送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变电站控制技术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智能化变电站的推广是电力系统改革的重要革新和体现,是电力系统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高标准电力需求和对电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管理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策略。
关键字: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应用
当前变电站电力系统在保障供电的稳定安全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对于方便变电站内部各类设备运行和操作的监控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其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能有效地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利用计算机进行高速处理,有利于故障的分析处理、运行操作的实时监控,切实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的应用策略。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1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进入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技术对于提升变电站内各项设备的合理运行与控制发挥了巨大的促进效果,其中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可以高效化的获取到海量的信息数据,同时应用计算机予以处理,为故障处理、操作监控,以及确保系统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的变电站智能控制现状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变电站已基本实现遥测、遥控、遥信、遥调等功能,设备运行可达到实时在线监测与控制,继保与安稳等控制技术位居国际前列。
(2)推理机: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推理设备的设计将人工智能理念予以了充分展示,其可事先形成全面行的资源整合并由此产生出丰富性的数据库基础,通过借助于目标驱动控制来促使推理设备能够得以正常运转,借助于对机械设备特征的智能化评测来明确其目标,以实现更加高效化的搜索效果,及时获取到能够与之相适宜的信息数据。
(3)学习机:这一设备的设计其本质上所体现出的是对于信息在反馈收集以后所进行的一个分析同时进行经验累积的这样一个阶段,设计通过手工、半自动、全自动等三种方式来获取在检查修理阶段所产生出的信息资源与反馈。学习设备不但具备有多元化的知识获取能力,同时还能够实现人性化的操作技巧,应用人工与智能两种维护方式对知识库展开维护工作是,可以高效化的实现对知识库的持续更新。
2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的应用
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的结构配置要求考虑企业供电网络的规模以及监控的管理方法来确定,一般而言,结构配置可分为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部分。
2.1设备层
以进线回路、电机回路、馈线回路等回路进行设备配置设计,既能实现就地运行操作,又能实现远程监视和控制,其操作功能相对具有独立性,主要包括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光缆等。以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的快速及更新速度来看,我国在设备层强化功能的举措是必然的,现有的设备层能够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对电容器组、母线和变压器的保护与控制、保护微机通信、保护系统接地、保护现场整定数据计算,最为重要的是,其对于变电站的数据采集的保护,能够保障状态量、模拟量、脉冲量和数字量的实效、精确和安全。
2.2间隔层
主要有保护测控单元、通信接口单元等,具有联系设备层和站控层两者起中转作用的间隔层,其能有效解决因站控层与设备间的距离问题和设备层的设备数量较多无法直接与站控层建立通信的问题,间隔层的建立能有效的延长通信距离,并能分流设备层设备,在承上启下的中转作用体现下,让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整体结构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
2.3站控层
作为后台监控的站控层是实现远程监控的控制中心,通过对变电站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不断完善后台操作系统,并且具备越限报警和异常状态报警系统,能够实现与设备层间的通信,并且在不断优化的人机界面上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在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之后能自动进行监控系统的自我诊断以及自我修复,主要包括主机、操作员工作站、远动通信设备等。总而言之,站控层作为控制中心,负责整个电力系统的调度和监控。此外,站控层还配置了数据库维护软件、图形库生成软件及开发应用软件。
3对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几点思考
3.1需要建立变电站一体五防系统
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设备进行维护工作,还要做好变电站的维护工作。建立变电站一体五防系统可以对相关运行单元进行监控管理工作以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一体五防系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监控与调整,即五防闭锁。一体五防系统的建立可以使得变电站的维护工作做到位,使得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
3.2多地点多级控制变电站电力系统
多地点控制变电站的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多地点多级控制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操作主要包括站控、远方遥控、就地操作三种方式。站控操作是指变电站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交互式对话过程监控主机,并且发出对电力系统的操作命令,以此来控制变电站的电力系统。远方遥控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可以在远方利用计算机进行远方指导。采用就地操作的控制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保障变电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网络故障或者是电力监控系统发生一定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监控单元装置上的薄膜键盘进行就地控制,在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开关或者软件进行互相切换,当切换到站控操作的时候,就地操作控制便不会发生任何的作用,当切换到就得操作的时候,遥控命令便不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并且在电力系统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时候,计算机仅仅能够保障一种方法的运用,而不能确保多种方法的使用,对此采用多地点多级控制变电站电力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效率。
3.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能调度中的运用
现阶段,资源短缺问题日渐激化,为提升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力行业应对自身的电能调度工作进行有机的调整。电力行业应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技术对自身电能调度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自身电能调度工作的运用。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能调度工作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电力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设计更为合理的电能调度方案,在满足不同地区电力用户实际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电力能源在电能调度过程中的浪费;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能调度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用户实际用电状况的监测,从而根据对电力用户实际用电需求变化的分析,对自身的电能调度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4结束语
促进变电站电网系统的自动化进程,能够大大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网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控,当电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检查,以此来确保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
参考文献:
[1]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J].王瑶.山东工业技术.2017(12)
[2]浅谈智能变电站及其技术特点[J].吴晖.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11)
[3]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赵瑞.科技风.2019(33)
[4]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浅析[J].邓羽.通讯世界.2017(01)
[5]智能变电站中预制复合光缆的应用分析[J].蒋雷,王丹.通讯世界.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