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宁城县供电公司 内蒙古赤峰 024200
摘要:当前我国各个领域都处于飞速进步的状态,领域的进步离不开电力资源,在用电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力企业中最重要的一环,电力营销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初步的互动,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电力营销方案,有力推动电力企业的进步。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应用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用分析
首先,有助于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效果。依托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用户的具体用电情况会被电力企业实时且全面监测。在此基础上,用电企业可加强对用户用电情况的监管,全面监测是否存在线路损毁情况,避免在用电期间出现异常用电现象,第一时间解决电路损坏问题,提升用户实际用电情况监测的精准性、实时性,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用电服务,大幅度提升用电管理水平。其次,有助于创新管理模式。以往信息采集工作需要借助人工抄表的形式,此方式虽可以满足用户的用电基本要求,但是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需求。通过高质量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环节可依托于构建网络管理模块来达到全面控制、全面监管的目的,在提升用电信息反映实时性的基础上,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的较高精准性。与此同时,依托于信息采集系统构建的新型电力营销模式,可提供电费结算预付费的方式,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大幅度降低电力营销风险。最后,有助于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构建全面覆盖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用电互助服务,进一步提升电力营销的智能化、自动化。在具体用电服务提供期间,系统可精准定位用电用户所在位置,做到对用户用电情况的精准、真实采集,大幅度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在传统电力营销中,电力企业大多还是通过人工来采集用电数据。这种依托人力采集的方法不仅消耗诸多人工,并且工作效率低下,导致用户的满意度较低。近年来,用电户数不断增加,造成用电信息爆炸式增长,传统的人工信息采集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必须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到电力营销当中,建设更加智能化的、专业化的电网,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更加迅速的发展。
2.1智能电费管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智能电费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站电费管控,这个部分是智能电费管理中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为采集终端电费管控,通过这个部分的管控作用,可以提升电费信息收集的合理性;第三部分为电能表电费管控。在进行智能电费管理应用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对电能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和电能用户缴纳相关费用的时候产生的各种信息来进行收集,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准确计算出用户当前的费用剩余量。如果用户账户内部的费用产生不足或者接近不足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发布给用户,这样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电费不足的情况,如果用户长时间没有交费,系统会自动地对其进行断电处理。当用户交费以后,系统会发布合闸的命令,这样用户就可以继续使用电能。这样的电费管理方式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汇总和处理,有效提升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2.2智能远程抄表
对于电力营销而言,抄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用电信息的采集主要也是通过抄表获取。电力营销中的具体应用还包含远程抄表,这也是时代科技发展的一个产物。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而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移动互联,以及万物互联的概念也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渐普及。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企业获取用户的用电数据,并通过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就可以获取用户的电能使用习惯,且经过科学核算得到用户费用缴纳状况,再依托网络把电能使用情况和应当缴纳费用的状况告知用户,用户在家便能够完成费用缴纳工作,并且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以及简单的用电分析,这种数字化、透明化的信息采集也使得用户对电力公司更为信赖。在该种模式中,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质效会大幅提高,有利于电力公司将来的发展。
2.3线损管理
电力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导致企业资金成本投入增加。进一步的节能减耗,才能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基于信息采集平台设置线损计算模型,将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计算,可得出电网内部各类数据信息的损耗情况。这一系统将电损管理变得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运用传统的方法对线损进行管理存在诸多的不足,比如管理周期长、不够真实和准确等。合理的利用用电信息采集技术,在同一时间将各类用电信息进行冻结,可以避免时段出现差异,能够使线损管理顺利进行。用电信息采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理论数据与实际线损数据进行合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保证线损管理数据的时效性。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1月至10月,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的用电信息采集覆盖区域线损率降低0.76个百分点,自动计算率达97.4%。自动化采集还实现了对400多万个公变台区电压、用电负荷的小时级在线监测,累计发现61.8万台配变过载,27.3万台配变重载,解决了传统人工测量工作量大、统计周期长、信息失真、监测效率低等难题。
2.4异常情况处理
为实时联网监测用电信息,大量现场数据需要被记录,在所采集的数据中包括很多非正常数据—现场设备异常、系统误报等产生的异常数据。结合常见的异常情况种类,概括为以下几类:电压电流缺相、电表时钟异常或停走、表地址重复、表数据错误等。根据异常情况类型,结合每种类型需要采取的解决办法搭建通用的异常情况处理模型,通过主站管理平台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可及时发现用电情况异常并判断故障类型,从而派工相关营销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确认解决。
3具体的实践方法分析
在进行用户信息采集时应该形成两个方向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一个是服务于系统本身的全面性和大数据信息,另一个是服务于系统发展和完善的具体化信息内容。而大数据信息和全面性数据是已经留存在系统之中的,传统的运行模式已经将区域内的大部分用户用电信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留存在系统之中,而后期需要做的则是修整和完善,使得区域中增加的信息的居民用户和商业用户都能得到细致的记录。这一部分的实践方法主要在于新和旧的替换,需要调出部分已经确定不会再存在的用户用电信息,并加上出现在新用户信息。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明确,例如可能存在一部分用户只是短暂离开某个区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虽然没有用电,但后期回到这一区域时会恢复用电,这是调研和分析中需要确认的,并且需要留存这一部分的信息。而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因素而造成的用户信息的更改则需要重新建立个人用户系统,并且在开始阶段录入用户信息,使得区域内的整体用电系统可以得到更新。
4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电力管理与营销工作已经在发生改变,传统电力营销中抄表不及时、错误率高、工作效率低、更改业务手续多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用户用电的管理工作会更加便捷,电费数据的统计精确度更高,收缴电费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自动化的线损管理,根据统计数据能够智能化分配电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婧珊,金英等.浅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自然科学,2019(5):415.
[2]兰秋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