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瀚馨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对植物进行种类的搭配。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特性的情况下,合理的对植物进行配备。在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多样性角度进行分析,合理把控植物搭配原则。此外,在对于日常养护中,从光照、水分、肥料配比方面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强管理,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活力。
关键词:植物搭配;园林设计;养护工作;病虫害防治
1.引言
针对现阶段园林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将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和环境设计相互结合,通过种植植物的方式强化园林的景观设计,利用生态补偿的基本原理,在园林中利用植物的种群关系形成设计层次,将生态的效果呈现展示。因此,通过加强园林的搭配,能够提高园林的生态环境,加强景观设计形态,并且通过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养护方式,改善和保持园林的生态结构。
2.园林植物搭配基本情况
考虑园林中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主要从园林的基本结构和植物的特性角度出发,充分发掘植物自身独有的特点,将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植物混合搭配,形成整体生态环境。
2.1充分考虑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种类和景观设计的类别两个方面。在植物种类上,种群越多,生态系统相较于更稳定。在设计当中,根据多种群替代单一种群的方式,对于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强。从观赏性的角度来看,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形成很好的视觉冲击,在布置和搭配上形成很好的感官享受。对于景观设计方面,植物在搭配方面主要考虑生态的廊道和基质特性,利用不同的单元组合,考虑斑块的存在的大小、数量和面积,将不同的廊道空白处利用斑块填充,随着斑块面积的加大,廊道周边的部分形成多样性,逐渐形成园林的整体布置。在考虑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基质的分布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利用斑块之间的布局,局部地区会形成连接度较高的景观区域,利用部分狭长地带的形成不同的基质形态,具体表现在狭长地带两侧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由此可将基质和斑块整体看作带状斑块。
在考虑到影响斑块间不同物质和不同能量交换,对于控制整体的景观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物种迁移上,基质发挥其结构功能的前提下,会对斑块起到影响效果,在现有的生态园林设计中,为了在设计中就突出植物的多样性,就必须加大绿化的空间范围。如植物形成造型的同时,形成景观背景,在宏观的展示基础上对细部进行调整,将部分稀有品种单独放置在较为方便处理位置,其他种类根据保护程度不同一次划分。在植物搭配和园林布置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的核心因素,突出重点突出层次,充分运用好物种斑块之间的关系,促进植物的搭配方式以及后期的养护。
2.2生态特性分析
生态特性是按照植物生长的周期和繁殖特点以及开花习性等因素组成,了解花期、绿叶期、落叶期等不同要素,形成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从而形成整体生态环境。首先在花期的选择上,通过不同花期变化的植物,有效的延长园林的植物展示周期,并且根据植物的特性,调节不同的景观环境也能起到改变园林环境的作用。对于在采光方面也是植物种植和选择重要参考指标,不同的采光区域和采光角度决定了植物的种类,植物是喜光还是喜阴必须科学的考虑,光线直接影响到根冠的成长,对植物成长周期造成很大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改变土壤环境也是植物搭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了解植物特性的前提下,结合土壤土质特点,预设植物种植条件,通过地面铺装材料以及透水吸水材料的选择,保证植物能够有充足的水分和土壤营养。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植物对水分的依赖,在设计地面时要预留坡度,保证水分的流向,让喜湿的植物能够利用地面坡度设置得到更多的水分,另外一侧喜旱植物能够减少水分的浇灌。
在现实的情况中,根据生态特性对植物进行搭配,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但是会出现部分植物在特定环境中逆势生长,突破环境的约束从而改变了局部生态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践经验选用植物种类,并严格按照植物特性选择,出现上述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尽量保留价值高,观赏效果好的植物,充分按照生态事宜的基本原则形成园林的整体布局。还需注意的是,在植物的搭配中,要根据季节变化对植物进行交叉搭配,有些植物叶子颜色会根据季节变化出现较大的改变,处于景观当中就会存在明显的不协调的情况发生,如何借助颜色以及植物颜色的变化来改善园林的基本景观需要结合园林的基本特点和环境因素统筹考虑。
3.园林植物日常养护技术分析
对于植物的日常养护最为关键的是对植物的水分、光线、肥料(营养)、防病虫害。
3.1加强水分浇灌。植物水分的补充主要是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加强根系的保活,根据植物的特性适当增加和减少浇灌的次数和数量,对于能够快速吸收水分的植物适当强化根茎的粘合度。在一些干旱地区,为了保证植物的生长旺盛或是在生长期环境中正常生长,加大水量的浇灌,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的状态。在入冬前,增加水分可以起到防冻御寒的效果,加强植物根茎的生命力。
3.2提高施肥效率。肥料是植物成长的基本要素,植物因特性不同所需肥料数量存在差异,在秋冬季,植物处于半休眠或是休眠期,需要肥料较少,可在植物周围挖出环形沟将肥料撒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另外,对于部分苗木在翻地后,进行施肥处理。在对于植物生长方向的分析中,利用沟壑的层次,均匀的按照放射性方式进行肥料的施作,然后利用浮土进行填平处理。
3.3加强日常对植物的修建保护。园林植物修剪是一个日常性工作,如果进行园林植物的大规模修剪,该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根据各种苗木生长的自身特点及对预期达到的观赏要求不同,整形修剪的方式也不同,大体可分为人工式修剪、自然式修剪、自然和人工混合修剪3 种方式,应该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修剪工作。加强栽培,增强植物抗寒能力。但秋季必须尽早停止施肥,以免徒长枝梢木质化程度低,反受冻害。保护树干。入冬前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寒树干包起来,包裹高度1.5m 或包至分枝处。
3.4绿化植物病害按其性质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2大类。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病毒、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生理性病害:由非传染性病原物如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土壤中有害盐类过高或过低、空气中存在有毒气体以及药害、肥害等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枝梢害虫多为蛾类和甲虫类。它们钻蛀、啃食植株,直接影响主梢的生长。食叶害虫是以植物的叶片为营养的害虫。它们有卷叶蛾、蚜虫、毒蛾、巢蛾、红蜘蛛等,种类较多。由于这些害虫大量食害叶片,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4.结束语
植物的科学搭配往往能使景观小品表现出四季的不同特色,在实践中进行植物的搭配设计时,不仅需重视不同植物外形的交叉错落,还需注重植物种类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同样,对于植物的日常保养也需要加大对植物特性的了解,根据时节对植物进行科学的浇水、施肥和防病虫害处理。通过前期的植物搭配选择和后期的养护修剪,能够很好的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为园林的景观美化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孟艳杰.有关园林植物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96-98.
[2]舒绍才. 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精细化施工策略探究[J]. 四川水泥,2018(7):260,274.
[3]郑训超. 试析技术负责人在精品公园园林景观工程中的作用[J]. 科技经济导刊,2018(2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