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 彭张怡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彭张怡
[导读]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不断向前,耕地面积受城镇化发展冲击比较严重。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  广西南宁  530200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不断向前,耕地面积受城镇化发展冲击比较严重。所以,土地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使国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目前土地管理水平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土地管理需要进行整体项目建设的规划和协调,管理措施仍需进一步改革,所以对土地管理的应用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其管理策略及应用发展展开详细论述,从而分析并处理其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水平。
        关键词:土地管理;现状;土地利用水平;策略
        进入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工作进入深水区,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对土地资源实行优化配置,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我国土地利用工作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土地流转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但是,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整体的土地利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土地利用目标还和实际有所差距。一些地方低效闲置用地、违规违法利用土地的现象还较突出。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镇土地的规划和利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忽视土地利用额的可持续性。城市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造成了较大规模的土地资源浪费,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新时代土地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1.1土地管理制度亟待创新
        土地制度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利益。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土地管理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扫清包括农村宅基地制度、土地财政制度、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规划管理等土地制度中的障碍。
        1.2管理规划不够科学
        在城市化不断深入之下,城区土地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新老城区建设与翻修中,并且不断向周边辐射,长期过度开发不利于土地集约管理,一些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大片土地被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许多破旧、低矮的房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乡村人口逐渐减少,部分乡村房屋处于闲置状态。
        1.3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从土地管理措施开始实施后,其规划和实施等方面就不断产生各种信息,计算机设备能够对土地管理的开发活动进行支持。但目前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存档,这影响到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同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够高,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严重影响到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果不能使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开发,计算机管理的科学合理使用和有效方便快速的数据处理就无法实现,土地利用水平也将无法提高。
        2 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策略
        2.1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规划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要从区域的实际情况着手,充分了解和掌握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而制定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制度,使得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充分以土地管理制度为基础,发挥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作用,避免发展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中一切不合理的土地规划等问题,充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2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土地改革工作正在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凸显,传统的土地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情况。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土地管理模式,树立全新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思想。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让土地管理方式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时代的要求,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推广和宣传土地管理知识和政策,将土地管理工作深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全面了解土地管理工作的各项方针,在政府和群众中形成沟通机制,构建监督体制,推动土地管理工作公开化、透明化,调动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保障土地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方法创新。
        2.3制定科学的前期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管理水平的影响扩大到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土资源管理局应该重视土地的前期规划:一方面,要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其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所在地区的具体土地利用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合理安排土地资源,将土地资源科学地分配到各用地部门。这就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规范培养,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大投入,这样才能使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使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另外,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提升管理水平和规范管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2.4提升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过程中,要使土地管理人员掌握最新的土地管理政策等,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土地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充分以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现状为基础,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责任制度等,约束相关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的整体效果。 
        2.5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土地信息化管理
        在土地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处理文档、保存信息和保存工作内容等相关工作,也能够加强各部门以及各方的沟通和交流,完善管理体系和资源配置。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发和应用相关信息化管理软件,并在土地管理中进行应用。另外,政府应该对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建立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多方参与的合作和讨论顺利进行。在管理过程中合理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会更加及时。
        2.6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
        首先,在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的监管过程中,需要以土地资源的整体规划为基础,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做好相应的细节管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在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其次,各级政府在地方土地资源的管理与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区域土地使用情况的全方位监管,做好土地自愿的额分区域、集中化管理。
        3结语
        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工作实践的角度上,认清本地区土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发达地区的优秀做法,结合新时期法律法规和制度背景,制订符合本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邓苏玲,刘启君.土地城市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J].中国房地产,2019(30):49-57.
        [2]范胜龙,张莉,曾在森,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6):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