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智能化技术在研究型医院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江宇宁
[导读]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身份证号码:44082319871221xxxx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524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阶段信息智能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近年来,信息智能化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一直以来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医学领域对于信息智能化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我国一些经济不景气的地区来说,信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仍然是处于研究的阶段,这就意味着一些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是不能满足大部分患者的基本需求的,并且一些智能化技术发展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经验与临床所记录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医院的最终目标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本文就信息智能化技术在研究型医院建设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智能化技术;研究型;医院建设;应用
        引言
        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需要将研究型学科、研究型人才、转化医学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从而提升临床诊疗水平。自“研究型医院”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型医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蓬勃发展,成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CRHA),研究型医院已成为医院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1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必然趋势
        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规模庞大,学科丰富、资金雄厚、医教研结合、综合实力较强,相较于中小型医院,具备实现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理论条件。因此,研究型医院应定位于大型的三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大型医院除具较大规模外,在医疗定位和职能上与基层医院比较无明显差异。现有模式下,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老百姓小病跑大医院问题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任务重,“看病难,看病贵”愈演愈烈。因此,分级诊疗制度一经提出,就引来各方关注。加快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势在必行,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合理有序地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并且,社区医院、二级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较三级医院高,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难题。与此同时,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为疾病的诊疗和健康的维护带来了全新的模式,传统的医学发展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科技发展速度,转变医院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创建研究型医院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型医院应结合自身条件,加强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水平,推进高精尖医疗科研发展,重视科研和教育,以科研带动临床,加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2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要求
        由粗犷的规模效益型向内涵质量型转变:以往众多医院通过扩展规模实现经济效益递增的目的,这恰恰与现代研究型医院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从扩展规模向提高效益的内在要求相悖。发展现代研究型医院,应该转变这一理念,实现由粗犷的规模效益型向内涵质量型的转变。一方面,根据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医院规模的快速扩增带来了资源浪费、卫生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过分追求规模效益,不利于医院对于资源的整合,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随着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分级诊疗体系的全面构建,过度强调规模经济不利于破解医疗资源配置两级分化的现状。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应转变自身定位,整合资源提升自身质量,突出自身优势,解决普通医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基层医院构成多层次,高低水平互补的正金字塔型医疗体系。转变以经济为导向的医院评估机制:对比全球综合排名第一的梅奥诊所和全球规模最大的郑大附属第一医院,客观来说后者的综合水平不及前者。然而按照我国医院评估体系后者多项指标都名列前茅并且超越前者,这表明我国目前的评估体系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具有过分倚重医院的体量、规模、经济等指标的问题,需要作出转变。当前,建设高水平医院应该着眼于构建现代研究型医院,而这就要求建立健全与研究型医院相配套的医院评估机制,淡化规模经济指标,引导医院由粗犷的规模效益型向内涵质量型转变。
        3研究型医院信息建设的主要现状
        随着我国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也被列入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因此这些工作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需要由多个技术进行支持的,因此这就使得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先进的医院管理技术和医疗技术,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培养一些更加优秀的人才,从而能够达到提升医疗水平的目的。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本就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但是在不同的医院当中,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也大不相同,更多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4信息智能化技术在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4.1瞄准信息技术趋势,着力升级远程医疗系统
        人工智能的远程运用,能够充分激发跨地域、大范围、广协同的整体效应,是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和医院拓展服务的重要途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顶层设计不系统,标准规范不统一,互联互通有梗阻;基础建设薄弱,相对滞后,跨地域之间的联合应用系统尚未形成。下步工作的重点是:一要加紧探索互联网医院规范运营机制,重点围绕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医患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研究解决互联网医院运行中医生注册、药物器具配送、医生权责、服务边界、质量管控等一系列问题。二要抓紧抓好5G技术的落地应用。充分发挥5G技术高速度、低时延的技术优势,开展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手术、远程康养、应急救援指导、无线手术示教和无线专科诊断,尤其是开展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和手术等智能化诊疗,实现远程专家与手术室医生团队的超时空对接应用,做到院际之间、城际之间、甚至国际之间的瞬时互
        联互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精准下沉,覆盖基层。
 
        图 1 某智慧医疗构成
        4.2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以标准化的数据信息为中心的,但是这些数据平台的重要基础就是构建出一体化的医护工作站的电子病例系统,同时这些电子技术的信息也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同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信息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对这些区域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业务的智能化技术和管理,与此同时在管理决策的选择上也应当确保智能化,尤其是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记录上、患者每天的诊断记录上,都应当实现智能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3建设信息集成服务平台
        首先,医疗集成服务平台主要用于实现医院内部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标准化信息接口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全院患者主索引、统一术语和编码、医疗文档交换、统一的用户安全管理等集成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共享的临床数据库,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完整视图,发展更高级的业务应用。其次,集成服务平台着眼于梳理和建立医院内部的架构,解决系统耦合紧密、架构设计带来的影响业务的问题,并考虑未来业务的发展,满足将来对信息化的要求。最终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智慧医疗。(图 1)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智能化技术在研究型医院当中的应用,往往是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的,因此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在建设的过程中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但是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大多数的医院当中都相继引入了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伴随整个过程中的,对于处理各种问题有着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根据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的要求,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造。
        参考文献:
        [1]彭东亮,邱景,张优琴,曹宏伟.虚拟化技术在医院船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8,37(5):398-399.
        [2]卫荣,耿明菲,李晓亮.边界防护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8(9):49-51.
        [3]赵山川.增强的基于阵列复制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容灾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9,7(4):69-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