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袁永成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
        宜春市国投建工建材检测有限公司  33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室内环境检测工作对于民众日常居住场所的清洁度、安全度而言意义深远,但是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所以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重因素所影响,导致此项工作的最终检测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有关部门需要重点分析此项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合理控制对策。本文就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室内环境;检测;防治措施
        引言
        现阶段室内环境检测得到大众的高度重视,但是室内环境检测的整体发展比较短,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室内环境检测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行业比较混乱,一些机构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的结果难以保证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另外在室内环境检测中,各类的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需要对室内环境检测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让室内环境检测得到严格的控制,避免各类因素对室内环境检测造成影响,这样室内环境检测得到的结果才能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1室内环境检测主要要求
        (1)完整性。在检测室内环境的时候,应该保证所制定的检测计划完整、可靠,同时在现场检测阶段严格遵循相关计划开展,经由对相关数据的合理采集与分析,进而使检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2)真实性。有关标准、规范当中对室内环境检测工作过程中采集相应样品的应用设备、仪器、时间、方式以及地点等都有着明确要求,所以需要保证室内环境可以被所采集样品准确、真实地反映出来。(3)准确性。若想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室内的具体状况,需要确保检测最终测定值和真实值一致。(4)对比性。对同样一类样品,要确保检测结果和其余机构相关检测的最终结果拥有可比性。
        2室内环境污染超标的危害
        新闻上经常报道室外空气质量,空气指数也可以查到,人们有时会认为室外空气污染超标时减少外出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有些情况下室内空气污染超标是室外的数倍。据权威调查研究显示,刚装修的房屋和采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装修材料装修的房屋,室内空气质量令人堪忧,研究表明其污染指标可超室外近几十倍。室内的污染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挥发散失才能逐渐降低到正常指标范围,随着室内环境检测的技术提升,被检测出来的污染物高达几百种,其中包括数十种可致癌污染物,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癌症的起因就是长期处于污染物超标的室内所致,谁能想到当初精心设计的、装修舒适的室内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这些说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危害巨大,而室内环境检测为人们放心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
        3.1检测方式
        从本质上来看,检测方式即检测室内环境时对于某项内容选用的具体技术。在一般状况中,有关人员在对检测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不仅要使目标检测要求被充分满足,还要使符合相应标准、规范,这对检测最终结果准确性以及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
        3.2检测人员
        在室内环境检测中,主要检测的是苯和甲醛,这是技术人员要重点负责的内容。室内环境检测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工作人员是否专业,是否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会对室内环境检测的最终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要注重对室内环境检测的队伍控制,保证在室内环境检测的现有队伍中,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素质。在室内环境检测中,每个工作人员需要有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对室内环境检测的理论知识要充分掌握,对室内环境检测有足够的重视度,保持工作态度的严谨和负责,这样室内环境检测的最终结果才能保证准确性,在室内环境检测中不会出现失误和误差。那么在室内环境检测之前,就需要注重队伍的建设,保证在检测队伍中每个人都能达到相关的要求。
        3.3环境和仪器设备
        (1)环境:苯、甲醛等属于检测重点,然而其拥有挥发性,其气体浓度常受湿度、温度、气压等影响。(2)设备:设备是检测工作最基础的工具,其质量对检测结果精准性有着直接影响。
        4控制室内环境检测质量的关键对策
        4.1规范取样点布置
        在检测室内空气时,若想保证其具备全面性与精准性,最重要的便是做好取样布点任务,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遵守全面、合理、负责等原则。首先,参考建筑的平面形态与立体空间分布,再结合平面设计对建筑实施分区域取样点设立,如办公室、公共空间、卫生间、商品区等,注重检测办公室与商品区等这类人流量很大的区域,增多取样点的设立。


        4.2确定被检测的气体量
        在实际的检测中,对有害气体进行测定,要注重环境影响。通常情况下室内环境检测的实际开展中,测定气体量都是要保证在标况下对气体体积展开测定。毕竟有害气体的检测本身就非常复杂,气体量与体积、气压以及温湿度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若是样品收集的时候,系统的气阻比较大,这就会给室内环境检测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室内环境检测实际开展中,要注重选择同一位置,在气压以及温湿度相等情况下,采集气体样品,这样室内环境检测的最终结果就会更加准确。
        4.3选择合理检测方式
        在具体室内环境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按照各个检测内容选用相应检测方式,因此应该保证检测方式筛选过程不可传统,要保证其变通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检测室内苯的含量以及甲苯的含量时,根据国内有关规定应当以填柱方式检测涂料当中苯含量以及甲苯含量,而正戊烷属于其内标。但是在有关标准、规范中指出,在选择内标的时候,检测人员可以采用正庚烷。由此可见,在检测苯含量和甲苯含量的时候,检测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其类型较多,如检测气体的时候,既指出可以采用“液体外标法”,还能够应用“气体外标法”,而每一种方式当中还包括更多形式、类型,且每种检测方式都有差异,使得最终结果准确性也各有差异。所以,检测人员在检测室内环境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当时的检测目标以及室内环境,从而制定更加有效、全面和合理的检测规划,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高效进行,且严禁使用不科学、不相符的检测技术,避免最终检测质量受到影响,致使检测结果精准度以及可靠性被降低。
        4.4提高室内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
        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监测能够有效的开展,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监测队伍是基础条件。所以为了让室内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势在必行。首先,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定期对室内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掌握先进的监测技术。同时,应该优化招聘制度,多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化人才,让室内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达到当前环境监测的要求。
        4.5加强对设备和环境的控制
        室内环境检测的实际开展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室内环境检测中要使用的各类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各类仪器设备保持非常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测设备的灵敏度是合格的。另外是在室内环境检测的实际开展中,要对仪器设备做好保管和维护,避免在实际的工作中,让仪器设备出现损坏,影响到室内环境检测的实际开展。另外是要做好室内环境检测中外部环境的控制,气压以及温湿度都是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各类因素对室内环境检测的最终质量造成影响。
        4.6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室内环境监测标准和监测流程
        我国虽然制订了室内空气质量的标准,但是对室内环境监测的流程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应该更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程序,防止室内环境监测机构私利,擅自变更监测方法和程序,简化监测过程。
        4.7科学挑选装修原料
        在室内装修中,应选取绿色环保、安全稳定的装修原料,尽可能选用无毒或少毒与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装修物料,能够在室内污染源形成的源头加大控制力度,进一步完善室内环境质量。在挑选装修物料时,要选取满足国家规定的正规厂商制造的原料,或是选取纯天然物料,如原木料,如此就可以保证装修原料绿色环保。
        4.8不断优化室内装修设计
        在室内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根据材料的环境性理解,不要过度追求时尚和造型,而是滥用受污染的装饰材料。内部装修人员应为业主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案,使业主尽量采用自然能源,在室内种花草绿,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结语
        总之,检测室内环境的工作系统而又复杂,其影响因素较多,降低了检测结果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导致相应控制工作也比较困难。所以,有关人员在开展检测工作的时候,不仅要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技术,更应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环境、设备等展开有效控制,使此项工作得以被准确落实。
        参考文献:
        [1]王璐.影响建筑室内环境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234.
        [2]杨陈玲.室内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研究[J].智能城市,2018,4(03):108-109.
        [3]殷俊娴.室内环境检测的常见问题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J].化工管理,2019(5):162-163.
        [4]张坚.室内环境检测的常见问题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12):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