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250000
摘要:公路桥梁隧道系统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公共交通系统,要求这类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尤其是对于强度参数,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系统强度。基于对灌浆法加固技术使用原则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对加固技术应用准则的分析,指出了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最大限度提高对这类项目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施工工程;灌浆法;加固技术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加固问题研究一直都是工程领域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墩台裂缝的有效防治是目前桥梁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在施工环节,会因墩台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桥台、桥墩出现裂缝,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质量。通过灌浆法加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灌浆法加固技术的使用原则
2.1统一性
统一性原则的内容为,要完全依照当前制定的相关规定要求,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全面设计与优化工作,让整个加固技术能够更好完成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分析。统一性除了表现在各类规章制度方面,也体现在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系统的构建方面,在相关标准的建立过程中要完全根据当前已经开发出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施工方案中完成对各类管理体系的认定,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完全按照已经建成的管理体系,确保最终的管理模式符合具体要求。另外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包括施工现场、监管人员以及工程项目的监理人员安排,并要求这两类管理人员能够完成对工作内容方面的衔接,以提高该项技术的作用优势。
2.2针对性
针对性表现为,首先要全面消除相关工程项目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分析构造技术的产生形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相关隐患和故障内容的全面了解与探究,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建成的针对性管理体系工作方法为,在了解整个系统存在脆弱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和采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内容和施工方法。其次要明确当前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加固施工技术的采用过程,要确保该项技术能够全面发挥企业的应有作用,防止最终建成的安全系统中存在隐患。最后为建成针对整个施工中的统一性管理体系,其中包括施工人员、现场监管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等,所有的工作项目都要保证其安全性与合理性符合要求。
3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浆加固技术的应用
3.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施工现场勘查工作,掌握隧道结构的整体状况,为后续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其次是安排施工队伍,保证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明确施工队伍中的个人分工,做好前期技能培训工作,确保隧道工程可以顺利施工,落实相关责任。最后要根据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机械型号,并运输到施工现场,对设备性能进行检查。还要准备好施工材料,确保加固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3.2灌浆管道安装
由于路桥隧道工程施工环境、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采用普通灌浆管道在使用中产生外壁裂缝几率非常高,影响工程正常使用,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可以在安装灌浆管同时在外部包裹一层软胶保护层。管道破裂会导致浆液溢出,除了会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导致材料浪费,而在软胶保护层包裹下,泥沙不易流入到灌浆管到中,起到了双层防护作用。在灌浆管道铺设完毕之后,还要做好管道衔接部位孔隙、钻孔孔隙填补工作,选择与管道周围相同材料填补即可。
3.3水泥砂浆搅拌
灌浆管道施工完毕后,要搅拌水泥砂浆,按照试验段设计比例进行搅拌,搅拌要按照一个方向进行,不可切换方向。
搅拌振捣速度不宜过快,要保持匀速搅拌,搅拌机运行30s以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搅拌速度,避免砂浆出现离析、沉淀等问题。搅拌完成后立刻运往施工现场,尽可能在2h内使用完毕,避免长时间搁置造成初凝或变质等问题,影响正常使用。本工程砂浆材料采用了42•5硅酸盐水泥,在监理工程师检定之后,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如粉煤灰、水玻璃等,改善砂浆整体性能,集料粒径不超过3mm,所有外加剂质量都应满足技术标准。
3.4灌浆施工
在正式灌浆前要做好区分工作,每个区段长度不得超过50m,并且在灌浆完毕后都要做好封堵工作。同时,还要对衬砌结构缺陷、施工缝进行全面检查,制定漏浆的应对措施,之后再次进行检查,合格之后即可注浆。注浆要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在地处孔注浆中,气体从高处孔排除,待到高处孔溢出浆液之后将底孔封堵,从高处孔向下注浆,反复注浆直到填满为止。注浆压力要根据衬砌界沟厚度确定,考虑内部钢筋布置情况。开始注浆后要保持连续性,直到注浆结束,如果中途注浆中断,要立刻扫孔并复灌。本工程采用了分次注浆法,第一次注浆的水灰比为1:0.5,以常压注浆,从孔底持续向上注浆,在上孔溢出浆液后完成第一次注浆。待到将第一次注浆完成12h之后开始第二次注浆,也就是劈裂注浆法,此时泥浆水灰比为1:0.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注浆压力、时间,通常注浆压力不超过1.2MPa,地表等部位出现冒浆、串浆问题要立刻采取防护措施,可以间歇式注浆减小压力。在注浆完成之后要检测地基承载力,通常经过注浆加固之后的地基承载力可以达到300kPa,远超标准的130kPa。
3.5验收工作落实
该项工作落实中采用里程碑式的管理方法,要求在阶段性施工项目完成后,现场监理和监管人员将最终的竣工验收工作获取参数记录到专用表格中,并将其上传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内,让整个系统的具体运行质量能够获得大幅提高。另外具体的验收工作落实项目中,除了要研究相关施工项目的具体落实质量,也要分析相应票据和手续的完善程度,尤其是对于施工监理单位开具的相关手续,只有在工作人员完成签字的情况下,才能够确定该项工作的具体施工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竣工验收人员要能够同期记录这两项数据,只有在所有项目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可确定这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6控制施工后质量
(1)检查桩位。施工结束后,应按照设计方案与工程的记录数据,对桩位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偏差过大的问题。(2)检查钻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取样,同时检测抗拉强度、渗透系数等是否达标,确定是否与设计方案偏差过大,如偏差过大需进行整改处理。(3)检查开挖。灌浆施工完成后,对任何一个喷射点都要进行检查,其中包含故障问题分析、地质条件等,在达到强度要求后,可以开挖检查内部结构的性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灌浆加固技术使用中,需要满足针对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并且具体的研究项目包括施工的准备工作项目、具体的施工工作项目和施工后的竣工验收工作,要求所有的工作落实中都要依照已经建成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设计方案完成,以最大限度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发挥该项技术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刚,李炜莉.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浆法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8):195.
[2]范玲玉.灌浆法加固技术在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231.
[3]付惇.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浆法加固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26-227.
[4]李慧云.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浆法加固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5):114-115.
[5]彭先祥.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浆法加固技术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9):176-177+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