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70219801208XXXX
摘要: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乡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将人类的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自然相融合在一起,尊重当地的地域环境条件,保持原有的房屋建筑的格局和地域风貌,因地制宜,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引言
我国的科技领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乡村规划建设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涵盖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经济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诸多内容,需要用整体性思维来看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乡村建设,不能浮于表面,乡村之美既要美在外表,更要美在心灵,美出特色、美于持久。建设新时代乡村,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推动乡村的基础规划和内涵发展。
1基础设施要素
乡村基础设施要素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主要包括道路、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完备的基础设施是乡村宜居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可以给村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此外,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也能给外来游客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是乡村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条件。
2合理设计和构造良好的乡村生活空间
具备独特街道的乡村街道构成具备特色的居民生活环境,因此,在建设农村景观建设规划时应遵循乡村街道的原本优势,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规划,建设形成尺度合适、通达性好的乡村生活空间,这一构建必须要求规划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度,通过合理化建议和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锻炼区规划在600m内,保证居民在10min到达想去的位置,合理人性的规划。
3多元性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乡村社会的“耕读文化”,凝聚了乡民对“人地关系”的朴素认知,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乡村的选址布局和建造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社会语义。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引入现代元素的同时,要尊重地方特色、巩固乡土文化,强化原住民对故土的归属感。乡村需要发展,也需要故土的根。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往往呈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特征,是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在深刻认知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值得深入研究的理想范本。
4劳动力建设与乡村人才规划
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转型期,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乡村人员空心化,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严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此外,大多数乡村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经济产业支撑,没有为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乡村劳动力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地方政府应当做好组织引领,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居民建设美好家园,通过职业培训各种形式,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人才。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划,落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5文化要素
乡村文化是乡村景观实质内涵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乡村的人文地理特征,也记录了本地村民活动的历史,表达出一个乡村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精神。无形的文化景观主要包括村民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乡村文化不是一个可触碰的设计实体,它借助某个具体的物质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此同时,也赋予这个实体以灵魂,展现独特的村庄印象,这个过程贯穿整个乡村景观设计。因此,将地域文化要素渗入到乡村景观设计是避免乡村同质化的重要手段。
6建立生态乡村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实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以乡村生态化建设为中心,其侧重点是以生态修复、乡镇修补理念为基础,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美化、修复、修补乡村生态,这对美丽乡村建设及规划发展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将生态建设乡村嵌入到乡村聚落规划中,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在实现人口聚能连环效应的前提下,实现生态振乡的全面发展。在实现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从资源规划、乡村生产资源应用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在优化生态乡村建设体系的前提下,维护生态乡村的环境建设,并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实现乡村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乡村振兴以及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实现乡村服务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态环境与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基础,并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实现乡村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7合理规划乡村规划与建设空间
在城乡建设工作中,重点关注落后的乡村建设,做好调查工作,提前了解所要建设的乡村情况,除收集文献资料、政策文件、上位规划等材料外,也需听取乡村居民意见,通过村民家中进行走访等调研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及困难,重视乡村村民意见,在合情合理且可操作的基础上,充分采纳村民意见与需求。同时严格遵照规范要求做好乡村空间规划工作,在科学、规范的建设方案中,推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
3.3低影响开发促进生产效率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不同于城市,前者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尊重当地业态,同时适当整合农业资源,提高乡村发展经济效益,降低农业生产中不必要的损耗,通过提高乡村资源利用效率,将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料进行转换,将其作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废料,可以转换为乡村畜牧业原料,如畜牧业产生的粪便,通过专业设备进行处理,将其作为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循环,从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乡村整体经济效益。
8引入科技信息服务机制
乡村振兴以及多元化发展,则需要从乡村布设以及信息化服务元素等角度进行优化,完善乡村区域中信息链条体系,从而实现全方位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在优化城乡信息服务建设机制的过程中,则需要从物流上门服务、城市与城乡公交、信息网络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在优化信息服务机制的前提下,实现乡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注重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以信息服务为基础,拓展乡村居民的视野,避免封闭式乡村影响乡村战略与乡村建设。通过信息服务机制的引入,以建立共享、开放、幸福的城乡共荣圈为基础,在优化乡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方面,乡村信息服务机制的搭建与发展,则需要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城乡规划等方面进行优化,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在对乡村信息服务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角度,对城乡生态环境、乡村生态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这对进一步提高乡村整体的建设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对乡村服务元素以及信息服务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则需要以信息链条化发展为中心,引导规划、建筑、景观等与乡村建设融合,这对进一步提高乡村建设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结语
在建设乡村景观设计规划时务必保证乡村传统建设肌理,通过规划和构建合理的乡村生活空间,同时充体现地域特色,有效的满足人民的日常需求,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化的乡村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宗霞.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农技服务,2017(12):197.
[2]朱开锋.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河南农业,2016(15):16-17.
[3]习近平: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J].农村工作通讯,2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