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3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宏观层面对乡村发展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明显的调整和改变,不再以同质化的农业亮化种植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乡村特色品牌和优势的建设。这种变化也给乡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持续性挖掘自身产业的独特性。而商品农业作为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也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重点对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途径分析
引言:
农业自始至终都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他类型产业建设的动力源泉,在我国整体社会建设中都占有突出地位。但也正是因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其自身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和限制,许多农村地区在进行产业设计时,往往会表现出同质化的特征,也显露出了千篇一律的弊端。,而这种较为统一的模式并不能真正挖掘出不同乡村地区的潜力和价值,农村要想真正拓展自身的产业市场,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分析。
一、对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不断推进而延伸的新型产物,也是我国针对现代化农业建设改革所提出的全新思路,具有宏观上的战略导向意义,也是对现有农业经济发展态势的反思和创新。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同的农村地区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挖掘现有农业种植和农业生产的潜力,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拓展自身在市场中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利益。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求特色农村的建设和开发,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地区的分布十分广泛,并且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也都千差万别,如果大多数农村都沿用一种模式去进行经济建设,那么必然会使得种植率大大降低,并且也会使得市场趋向饱和,降低自身的竞争力。此外,乡村振兴战略也倡导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提倡农村积极融入当下的市场环境,实现与城镇的对接。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乡村地区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是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期待的,也是时代的选择,是必然趋势。
(二)是乡村突破发展瓶颈的应有选择
就我国当下的农村发展状况来看,有许多地区在产业建设的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首先就是在市场信息捕捉上的滞后性,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并没有完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中脱离出来,没有重视对竞争市场的开拓和分析,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历史判断和主观经验去开拓产业,并没有及时收集市场的数据和信息。其次就是在技术推广上的滞后性,尽管有许多乡村地区都已经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种植设备,但并没有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引进和运用,许多实用性技术的覆盖面有待提高。甚至有部分地区仍旧停留在以往粗放的种植模式中,相对应的,其商品的附加价值也较低,并不能在市场上取得价格和质量的优势。还有就是在基地建设上的滞后性,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乡村地区已经分析出了自身的特色产业,找到了农业种植的优势和特色,但并没有就特色产品的制造和生产建立规模化的基地,仅仅是依靠零散的农户进行种植,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格局,这样不仅会浪费许多资源,同时也并不能吸引市场的消费者。因此,乡村地区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是其突破瓶颈区的必然选择[1]。
二、对乡村特色产业建设的途径进行列举
(一)塑造市场经营理念
就当下农民的思想观念发展来看,他们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小农经济思维,也接受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战略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农民并没有接受较为全面的素质教育,因此他们的文化水平也较为有限,知识储备并不丰富,所以他们在接受新理念和新思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并且,农民对于新型种植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适用性并不强,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受到了阻碍。对此,乡村必须要意识到自身理念的局限性和观念的束缚性,应当重点向市场开放,并将市场化的经营理念进行宣传和推广,乡村领导者应当加强对基层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将特色农业的市场化建设作为自身宣传工作的重点难点。除此之外,乡村也要以市场化经营理念为基础,转变自身现有的小生产状态,将原有的零碎性农户集合起来,推动特色产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要致力于提高特色产品的附加价值,强化市场的宣传和推广[2]。
(二)积极引进新型技术
科技兴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得以快速调整的有力武器和工具,在整个乡村发展中都占有突出地位。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农村地区对于先进生产机械和技术的普及率并不高,许多特色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这虽然是农业经济调整过程中的明显短板,但这一弊端也恰好说明,乡村地区也具备很大的科技推广的潜力,技术的应用仍旧有很大的可能性,先进方法的引进也拥有很大的空间和平台。因此,乡村地区要以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为重点,强化这两方面的引进和运用,拓展自身农业的市场发展周期,并且要提高自身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同时,乡村地区也要重视对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要建立起规模化的农业科技站点,打造专业且高素质的技术队伍,集合现有的技术型人才。由于技术型人才同农业种植和农民的接触更加密切,因此他们也肩负着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对此,乡村要不断优化对技术型人才的待遇,充分调动其技术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并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基层农民宣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秀的农业种植品种。再者,乡村工作者也应当重视对网络的利用,要建立起线上的宣传平台,通过广播宣传,平台推广等等方法,及时为农民发布最新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农产品种植信息,市场经营和销售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品加工和推广信息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农民提高对科技的认同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农民对科技的学习积极性,让特色产业的建设能够有较为坚实的科技基础。
(三)打造和谐环境和氛围
特色产业建设的重点在于市场的发展,因此其商品性和效益性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乡村要将特色产业的市场收益和自身的财政工作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乡村必须要明确自身产业的独特性,并以此为基点,推动其规模化建设,实现不同生产项目的共同推进,将农业种植的责任层层落实。除此之外,乡党委和政府也应当提高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建立专项资金,提供制度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乡村市场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乡党委和政府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并联系一切可以结合的力量,提高乡村基层农民,科技人员,以及乡村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建设出谋划策。同时,乡村也应当认真分析现有的不足和弊端,突破瓶颈期。
参考文献:
[1]张得宁, 王小梅. 乡村振兴视域下青海省林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 林业经济, 2019(7).
[2]顾志平. 乡村振兴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