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胡志强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总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内部控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走向尤为重要。
        湖南中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总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内部控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走向尤为重要。本文在概述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借助对其作用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总体数量的比重将逐渐上升,对拉动民间投资,提升我国工业产值,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逐渐显现,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增长尤为重要,但由于自身特点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内部控制问题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阻碍。
        1中小企业概述
        中小企业是规模结构较小的经济实体,这只是一个相比对大型企业所给出的一个定义。因为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很难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中小企业的具体性质特征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所以人们更愿意从“质”与“量”的角度来定义中小企业。
        “质”也就是对中小企业做定性分析,用来反映其本质特征的。美国经济学家卡普兰认为中小企业几乎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没有专门进行科研与分析的机构,也没有设置执行个别职能的专业人员。中小企业不能发行有价证券来获取营运资金,投资银行也會因为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不愿意对其投资,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中小企业规模划分的数量界限就是“量”,一般来说,人们会从企业员工的数量、企业的实收资本和一年内的营业额的多少三个方面来划分企业的规模。因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相径庭,故而有关“量”的标准也就不会一样,各国都会结合自身的基本国情对企业进行具体划分。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风险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极速增加,防控风险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利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这是中小企业风险频发的根源所在。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
        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企业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和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平台载体。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架构图名存实亡、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制衡机制流于形式。
        组织架构设计名存实亡主要表现在实际运行的组织架构与设计图不符,比如虽然组织架构设计图很完善,但是在实际组建企业架构的过程中,部分部门实际不会被设置,只存在于设计图中。组织架构设计的关键在于明确各级人员的权利和职责,而中小企业组织架构设计一直没有科学解决这个设计关键点,导致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职能缺失和滥用职权并存,岗位权责界定不清,部门和岗位之间不能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
        3.2内部控制意识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大多采取集权式的组织形式,领导者一人决策的管理模式容易忽视企业的风险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自己企业人数少,业务单一,风险一目了然,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高。

此外,企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需求应出自企业的内在需求,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内控控制的需求是外生的,也就是源于监管的压力,没有认识到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风险和促进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從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
        3.3内控建设和评价方法不科学。
        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认识不够深入,对其制度的建设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更为陌生,造成企业不能科学地建立内控制度和内控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既涉及外部行业特点、公司情况等,又需要熟悉内控建设的基本方法等专业知识。对于中小企业科学落实内控制度的建设需要引入专业性综合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内控建设的不科学性。此外,中小企业管理的不完善性阻碍内部控制评估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造成内控评估指标难以量化,影响内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4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4.1优化组织设计。
        中小企业首先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内部机构的组织形式。根据自身企业的组织跨度和层次,决定采取集权式组织形式还是分权式组织形式,从而选择U型结构、M型结构还是H型结构,或者几种组织形式的综合体。其次,中小企业需正确进行权责设计,根据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内容分配职权,特别关注跨部门业务活动的权责分配,给予各职能部门充分的自主协调权,避免分工不明确造成部门推诿现象。最后,中小企业要优化组织流程设计,借助信息技术,完善流程设计方法,包括流程图及工作流软件等工具,明确各职能部门履责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2.强化内控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环境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影响企业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所以中小企业首要解决的是强化企业内控风险意识,为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奠定环境基础。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会议、培训、知识竞赛及讲座等方式普及内控风险意识,让各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事,将员工实施内控制度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以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员工的内控风险意识,为内控制度的推进奠定思想基础。
        4..3完善内控建设与评价方法。
        首先,中小企业应大力引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通过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培养内控风险管理人才,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的科学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其次,完善企业内部信息采集机制,夯实内控风险评估的信息来源,关注企业重点领域信息的全面和质量,包括财务、运营及市场等方面的信息采集。最后,完善企业内控风险评估的定性定量分析体系,综合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评估方法。定性分析方面,科学使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打分法,调查对象应具有广泛性,专家应涵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专业人士。在定量分析方面,采用多变量指标对比分析,直观揭示企业在偿债、获利及运营方面存在的风险。
        5 结 语
        在我国总体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各界开始逐渐关注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就内部控制现状而言,其必要性已经得到了中小企业的认可,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依然落后于企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中小企业需要针对内部控制问题和原因,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完善组织层级,更新管理层理念,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督促和评测内部控制的手段,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治理。同时,我国的财政部及相关责任部门应参考实际情况,针对中小企业构建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内部控制框架,为内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池国华.朱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陈芳.许良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体系[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
        [3]李德勋.中小企业组织设计问题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0):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