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土地整理在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陆世旷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理综合潜力以及对增加耕地面积的影响,阐述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模式,论述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对农村居民点土地的整理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广西桂耕土地工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理综合潜力以及对增加耕地面积的影响,阐述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模式,论述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对农村居民点土地的整理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耕地
        引言: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指的是在一定经济状况下,某一区域对于农村居民点土地使用存在无序、零散的情况,整理并改进其整体空间结构与布局,同时建造相关基础设施,合理改善土地使用结构,提升土地的实际运用效率,起到对于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1 土地整理综合潜力以及对增加耕地面积影响的分析
        1.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分析
        关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的分析,通常会创建相应的空间参评单元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获取某个单元一个或是多个土地综合潜力值针对这一单元在特定条件和时期下经过整理之后可能够节约出耕地的实际能力做出评估,创建了土地整理之于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分析之于农村土地的高效运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土地的集约化管理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增加耕地面积潜力的分析
        关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的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利用政策编制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企业占地的相应标准和土地集约使用的相关措施,确保农村居民点土地使用的空间得到进一步延伸,对节约出的土地进行整理,使其成为耕地[1]。具体增加实际耕地面积的方法分为如下几种。
        1.3 政策指标法
        关于政策指标法,其是增加耕地面积计算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利用居民点当前的情况或是今后的人均或是户均的用地量减低为国家或是某一行政地区中规定的人均用地的相关标准,整理出耕地的相应方法。根据当前人口和规划用地的相关标准所计算得到的潜力是现状潜力;根据规划人口以及规划用地相关标准所计算得出的潜力,呈现的是规划人口状况下关于居民点整理的潜力空间,是规划潜力。关于自然潜力,其之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所产生的影响,仅仅是从自然层面着手而得到的自然潜力。但针对农村居民点土地的整理,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区位、技术等,应该对现实潜力的问题加以处理。
        1.4 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
        该方法是选择可以代表评估区域中农村居民点实际闲置情况的较为典型的乡镇当作样点,调查并分析内部闲置土地的具体面积,计算出关于土地的闲置率,从而推算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该方法的计算过程较为简便,然而却没有将农村内部非闲置宅基地以及其它类型土地的整理潜力及土地集约运用的潜力考虑其中,所以最终计算而出的潜力值通常较实际值要小。
        1.5 提高建筑容积率方法
        该方法是采用抽样的方式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建筑物容积率的现值做出调查,给出规划末期阶段建筑物容积率相应的期望值,通过建设用地总的面积和两种容积率差值的相乘对新增耕地潜力进行计算。尽管这种计算方式将土地集约使用的因素考虑在其中,然而没有关注农村内部空宅土地和限制土地的实际整理潜力,因此所得到的结果相对较小。


        2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模式
        伴随着相关人士之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中当前存在问题以及新增耕地潜力整理的逐步深入研究,怎样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结构以及农村景观功能做出优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众多业内人士之于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做出了较为详实的阐述,给出了多种土地整理模式,如异地迁移、农村城镇化等[2]。目前相关文献中所给出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大多是从理论层面做出分析的普遍模式,然而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较为明显,各个地区的文化及经济也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的土地整理模式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提出或是选择几种普遍模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结合研究区域的真实状况,细化土地整理模式,归纳出类似状况下的土地整理模式规律还不够具有说服力,细致研究土地整理模式的规律,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耕地面积的增加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相关措施
        3.1 加强农村居民点土地使用的监督及管理
        当前,农村居民点中“一户多宅”的情况广泛存在,究其原始是众多农村居民利用土地建立新的建筑,却不拆除旧的建筑,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3]。因此,农村居民点土地的整理需要针对此种情况进行解决。可以和农村居民之间达成有关协议,针对一些没有遵守协议规定的居民应追究其责任,确保协议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3.2 规划农村建设,创建法制化规划的管理模式
        土地的科学应用是农村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利用针对各项相关用地的统筹规划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不够科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情况。对此,务必要针对农村规划做出科学的编制,大力发挥规划的作用,采用法制化的方式针对土地实施管理,严加禁止居民擅自选取土地情况的发生。
        3.3 营建生态农村土地整理模式
        针对生态环境方面来讲,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之于其存在二元性的特点。其所具有的增值效应能够从如下几个层面加以反映:首先,一定区域范围内人口数量增多,粮食的实际生产能力也会与之提高;其次,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防灾抗灾水平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再次,土地运用结构相对完整,土地的使用率也会与之上升;绿化面积加大,局部的气候状况会得到相应改善。当前,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农村居民点土地的整理也需要从持续、发展的层面出发,将相关景观资源归入土体整理具体过程中,实行生态设计,保障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结束语:总而言之,关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理论,其在众多领域研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将可持续发展、民众参与理论等内容加入其中,更加有助于形成土地整理理论研究体系。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根本任务是增加耕地面积,这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何英彬,陈佑启,杨鹏,许新国,余强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07:312-316.
        [2]陈道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7,2407:397+399.
        [3]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许月卿.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02:226-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