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在电力行业中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电网技术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对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状态检修的方法以及状态检修的方式。这两个方面为进一步分析状态检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信息服务。状态检修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工作,同时更是一项管理工作。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对比
引言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一旦变电站出现故障将会引起电力系统的中断。因此,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设备故障,保障设备良好运作,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也是电力系统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状态检修模式因弥补了传统检修模式的不足,已经成为现代变电设备检修模式之一,也越来越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变电设备维修之中。
一、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
(一)对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进行分析
电力设备中最早、最为广泛和最为简单的检修方式是事故检修,这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检修方式,当电力设备出现事故后,才会对设备进行检修,因此,在电力设备被检修之前,往往表现的是一种破坏性,只有当设备发生严重故障,已经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检修方式进行事故检修和维护。事故检修方式,无论在检修之前还是在检修之后,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与此同时,事故检修方式在检修过程中还承担着设备、电网和系统等多方面的威胁。伴随着电力设备的增加,电力检修方式已经从事故检修方式逐渐发展成为预防性检修方式,与事故检修方式相比,这种检修方式更为主动一些,我国当前采用的主要检修方式就是预防性检修方式,它也是一种定期检修方式,在规定的时间里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定期检修的最大特点就是规定了工作内容和工作周期,在依靠经验和统计资料的前提下,对检修内容和周期进行确定,总体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虽然这种检修方式可以保证电力设备在一定水平上完好,但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对设备进行检修,不能较好的应对随机因素导致的偶然事件的发生,而且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以往故障的发生情况完全不考虑,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备检修过剩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这种检修模式在启用之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装置设备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改进,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机械化代替了以往的人工管理,设备的可靠性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进步,都减少了需要定期检修的周期。
(二)状态检修模式分析
状态检修技术是在预防检修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是由美国所提出与运用的。由于我国电力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应用尚未探明道路,只是初步起步阶段,因而缺乏必要的权威机构出台的法律规则与行业操作规范。状态检修技术模式虽已被一部分电力企业所引用,但由于电力技术应用体系尚在摸索探寻过程,还没建立较为完善的体系,因而状态检修模式只能不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变动和优化,以适应现有的物质条件基础。状态检修模式与传统检修模式不同,它主要是针对每台设备的现实状态,并结合变电设备自身性能、工作状态、故障历史等等方面综合考量之后以科学计算的方式得出具体的检修时间与详细检修事项,更具有针对性,也更为全面。
状态检修模式是在对设备状态的科学评估基础上,提高检修时的针对性和效率。在此同时,也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变电事故有一个预防作用。检修时间更加灵活,检修内容更有针对性,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和时间,能够更好发挥检修的功能。这也是与传统检修模式相区别的地方。
二、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
相比于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存在诸多创新点,是对传统检修模式的深化改革,落实了综合检修思想观念,以状态检修模式为中心开展了实时操作作业,实现了一体化运维管理。在状态检修中,业务整合和班组合并均非常重要,在其规范体制下形成了相当严明的管理制度,如将状态监测信息归入PMS系统,此种智能化、现代化检修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基础台账、缺陷管理、检修管理、时间数据以及工作计划等多个环节在状态检修模式下均得到有效落实。利用状态检修模式,电力企业变电站的生产水平得到提升,使冗余停电时间造成的损失问题得到有效减少,使变电站得到安全、稳定运行。传统检修模式开展检修工作是以设备工作状态为依据,而状态检修模式开展检修工作是以设备状态信息为依据。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状态检修模式可以使传统检修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得到弥补,通过科学、先进的方式判断是否需要投入电力设备,以提升检修工作效率。在检修工作完成之后,传统检修方式无法对检修结果进行科学地评价,使得检修计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增加检修损失,对于此种现象可以通过状态检修模式进行弥补。通过状态检修模式可以对设备信息进行监测,以设备信息为依据做出评价和判断,使不足之处得到弥补,使检修工作的实际效果得到提升。另外,状态检修可以及时、全面地监控所有变电设备,第一时间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维护和检修工作,使检修成本降低,提升检修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变电设备的状态参数主要有电压、电流、声音、温度、振动、光亮等物理量,还有油、气体经化学分析得到的化学量含量等。这些状态参数对于不同的电力设备具有不同的意义,如对于高压设备,其电压、电流为设备运行的关键,而温度、振动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限制条件,含油设备的油温、气体含量都是表征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信息。变电设备的状态参数采集,首先要将各种来源的信号通过感应器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等方便处理的信号。感应器技术是控制和测量技术的关键,也是当前技术发展中的难点和瓶颈。当前国产感应器的质量和性能,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感应器根据所采集信号的不同,可能是光感应器、温度感应器、振动测量感应器、语音信号采集器,感应器可能固定或移动,从而做到全方位的监测。通过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测,可实时获得关于电力设备运行状况、评价、寿命等相关信息,并对设备的异常运行进行状态分析,对异常的部位、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识别故障的长期征兆。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要发生之前进行维修,从而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存在消耗大、人力和检修成本高、资源浪费等缺点。状态检修模式是在预防性检修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其检修低成本、效益高,可以极大地提高高压电设备的检修质量,有着很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盖菲.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和分析[J].科技风,2016,000(016):175.
[2]李艳英,王健强.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比较[J].商品与质量,2019,000(0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