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6000419910113XXXX 海南海口 5711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道路建设的工程质量越来越重要。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其础上,就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中的常见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解决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有效对策。为市政道路施工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排水
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断地建设与完善市政道路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关的技术问题等,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一、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分析
(一)新型施工技术开展较慢
我国市政道路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其硬度较强,相对于柔韧的沥青路面来讲水泥混凝土属刚性路面,但它的平整度和舒适度要远高于沥青路面。目前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不断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如滑模摊铺技术,使用滑模摊铺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道路的平整度。然而这种技术因资金和设备方面投入量大,施工技术也不算太成熟,各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
(二)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施工周期长且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施工中的突发天气因素经常导致工期延缓。恶劣的天气还可能对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施工中遭遇持续的雨雪天气,混凝土性能自然不能同常温天气下相比,还有的在高原地区气压较低,寒冷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等环境因素,都能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针对不同环境中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技术。
(三)道路工程程序繁琐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有突出的经济特点。因市政工程属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要受制于技术、法规、经济等方面要求,有些道路施工项目因各地方政府部门要求不一样,还会有特殊的规模、结构、材料等方面差异。而且在施工程序方面,市政道路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有时候一道手续批示或者一项变更内容,常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流程相对其它工程而言较为繁琐。
二、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分析
(一)路面施工技术问题
市政道路施工时,路面通常是采用沥青铺设的,然而沥青路面有着较多的弊病,在我国城市化历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促进了市政道路的迅速发展,然而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沥青铺设为主的路面具有柔软脆弱的缺点,在一定水平上降低了道路路面质量。在烈日酷暑的映射下,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少许的“油渍”,从而导致了路面的变软。此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自身特点也会影响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
(二)路基施工技术问题
市政道路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道路的路基,对道路的质量好坏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路基的施工中必须按规范完成每项分部工程,减少隐患。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未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沟壑回填。路基施工过程中,如果我们只对此实行单纯的处理,对沟壑中的水没有进行合理处理或处理不妥,就会引发路基不稳定、路面下沉等现象,为道路留下了安全的隐患。此外,路基的平整程度、碾压程度以及密实程度等如果处理不合理都会导致道路路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道路排水施工技术问题
道路积水与排水不畅是道路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道路排水系统引起的。同时如果排水的管道出现阻塞和渗水情况,也会对道路排水的系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因为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铺设的管道基础不稳定,不平整等,导致个别管道的破裂和道路积水的现象,而且由于管道本身的质量也不好。承受压力的能力不高,进而引发了高压环境下裂痕和破损的现象。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差也会对排水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路面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单位需要优化路面摊铺施工技术,首先需要掌控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温度,既要使混合料使用性能尽可能的发挥,有需要保证其质量不受到损坏;在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必须保证一次性摊铺,避免重复摊铺和中断摊铺情况的出现;对于道路的碾压,道路施工单位需要针对道路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摊铺机的参数,不允许在道路碾压过程中出现新的车辙,并保证路面的平整性与密实性,最终提高路面施工的质量。
(二)严格控制回填质量
沟槽回填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施工人员对于质量的严重性不够重视导致没有按部就班的施工。因此沟槽回填时,首先应保证沟槽内无积水;其次是回填的土质不能含水量过高,不能有大体积硬块等物质,更不能是垃圾土;最后严格执行分层回填管理,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 30cm ,且需要碾压密实。现代市政道路施工中,除了检查井周围采用人工夯实之外,其余大面积回填都采用压路机碾压夯实。
(三)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道路裂缝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开始。在配比时可以通过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来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的产生。混凝土拌合时可适当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浇筑温度。浇筑时如果天气较热,可减少浇筑的厚度或是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来降温。浇筑完成之后采用科学的养护措施,养护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适宜的混凝土表面湿度,从而防止冷缩和干缩裂缝。养护期间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防止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许多常见的表面裂缝就是因为温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区昼夜温差大时应做好夜间覆盖保护。
(四)协调好各管道施工
地下管道工程可看做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种管道工程的质量与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施工中需要有统一的协调。道路施工单位应与各部门合作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线规划,避免各自为政、谁也不顾及谁的混乱现象发生。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些管道的交叉,如排水管道与煤气管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交汇。还做好现场的监督管理,执行严格的规范流程,并且做好隐蔽工程现场图纸与资料的记录。准确的管道标高和位置资料,对于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重大。
(五)改善排水系统施工技术
近年来,城市内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市政道路排水施工技术优化的主要措施针对道路设计阶段以及道路施工阶段。在道路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道路周围的地质及环境等因素,确保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道路施工阶段需要依据设计图纸,对排水管道进行科学化的铺设,并针对铺设过程中地质与障碍物的变化及时做出施工方案的调整,使排水系统避开障碍物,保证道路排水系统功能的发挥使道路排水顺畅。
(六)提高道路施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专业的学习,建立完善的施工理念。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加强施工监督管理的力度,保证道路施工按量、按质、按时完成。还要提高道路施工的前期规划与论证,充足的准备与合理的施工计划是工程施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4年1月中华民居刊《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2]2014年2月中华民居刊《市政道路施工工艺与技术研究》
[3]2014年1月河南科技《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