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节水工程实施探究 郝龙阳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郝龙阳
[导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水灾旱灾频发,水资源急剧短缺,因此农田灌溉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当突出。
        北京鑫大禹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300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水灾旱灾频发,水资源急剧短缺,因此农田灌溉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当突出。节水灌溉是推动我国农田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要大规模、高效率、大面积地发展农业就必须要进行节水灌溉,使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实施探究
        引言
        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现象越来越广泛,然而,较大的需水量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受到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水污染日益严重,无法保证部分地区的正常供水,对农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使用的现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既要考虑到农田得到充分灌溉,又要保证水源的合理运用,利用有效措施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农业朝着绿色、生态、可持续的道路发展。
        1农田水利节水的必要性
        1.1我国基本国情问题
        我国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与世界总水量相比较,我国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所以当水资源平均利用时,明显能够感觉到资源紧缺。其次,随着经济与工业的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的“心头病”,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锐减。而水资源又是进行农业、工业发展的必需品,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水资源都用于农田浇灌,所以农田水利节水有其必要性,这样才能促使其他产业的发展。
        1.2水资源的非可再生性
        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资源,肆无忌惮地浪费水资源只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相关节水措施并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田的水资源多半来源于降水量,但是旱季则无既定降水量,从而影响农作物收成,所以我们应该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雨季时进行雨水的储存,这样便于农田在旱季时接受水资源补给,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这是进行农田节水灌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3水是人类社会的必要元素
        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人类的生活、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水量、水质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必须要持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人类社会的经济、工业、农业发展均离不开水资源,所以说水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农田灌溉时应该采取节约灌溉方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农田灌溉节水主要技术应用
        2.1防渗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
        在灌溉过程中由于水的渗透性较强,往往导致灌溉水源未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水资源耗损较大,利用率较低,在节水技术中倡导使用渠道防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灌溉水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渗透造成的水资源损失。再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混凝土等防渗材料进行渠道建设中,另外寻求最佳的位置采取重力流的方式使得水资源能够高效的运输。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的气候地势等自然条件进行创新修改,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了解,降低其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极大地提升防渗能力。对地势的了解能够使得我们更好地观测水流动向,极大地提升运输效率。此外对地势的观测同样能够防止渠道底层断裂而发生的渗漏现象。
        2.2低压管道输运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灌溉技术中,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往往是建设渠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水资源消耗,如采取低压管进行水资源输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水源消耗,有效的避免由于太阳光照射而引起的蒸发损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低空管管道输送水源也是新兴技术的使用,能够很好的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新兴技术。

在管道使用过程中,要保证管道的材料对于农作物无毒害作用,同时管道的材料能够符合当地自然气候,在管道铺设过程中要合理的规划,统一协调,使得管道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灌溉需求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2.3田间灌溉节水技术应用
        就目前的灌溉手段而言,地面灌溉方式是最常见的手段,也是最为有效的灌溉方式,大部分的农田均采用这种灌溉方式。在使用地表灌溉方式时要保证灌溉的农田所处位置,以及农作物的种类,合理的规划能够使得灌溉事半功倍,达到均匀灌溉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获得足够的水源生长还能够保证水资源的节约,提升灌溉的效率。
        在传统的灌溉方式中是地面全面润湿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所有农作物获得水源但是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在节水技术中倡导采用局部润湿的方式进行灌溉,降低传统的深层渗透的方式,促使灌溉均匀度的有效提升促使农田灌溉节水小的提升。这样在提高农田灌溉节水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有效的避免杂草的生长,积极的推动农田产量的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能够不断地提升农作物产量还能够在水资源节约上做出极大的贡献。
        3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分析
        3.1创新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对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灌溉情况落实相应的灌溉管理机制,对于灌溉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需要进行明确地确定,从而在保护农户利益的同时实现水利灌溉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2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是制约农村地区水利灌溉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合理地分析,并运用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培训,采取合理方式进行现场指导,长期跟进,对管理水平坚持长久发展。考虑到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文化接受程度,可采用横幅标语、声像图片、现场可视化警示标识等方式,融入到施工作业的各个区域、各个环节,通过日积月累的反复强化记忆,形成良好的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行为习惯,从而提升相应的管理效果。
        3.3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第一负责人,并建立覆盖农田水利工程现场管理各个岗位的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义务以及到位标准,层层传递管理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网络,有效避免管理过程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二是建立健全项目部、部门、班组三级监督网络,聘任专职管理工程师统一指导开展现场管理监督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事事有人管理的良好局面。
        3.4强化重点作业管控
        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自身特点如运行工序繁杂、工作环境恶劣、使用范围较广等而引起的,因此,对水利设施的管理方面要找出管理重点,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防范,切实将使用风险前置,必要时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强化管控。根据不同水利设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灌溉工艺,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安全风险,有效开展危险评估,对安全管理过程中进行重点防护,通过实行重点作业安全技术交底、班前会、安监人员现场全过程旁站监督、领导到位到场指导等形式,督促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有效消除重点作业、高危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要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利用节水技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农田灌溉需求下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有针对性地发展、应用各项节水工程,最大程度地降低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提升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进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显荣.分区轮灌技术在小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分析及应用[J].北京农业,2015(22):128-129.
        [2]刘贤刚.试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