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曹海萍
[导读]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根据台站实际,针对台站安全播出方面的薄弱环节。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图书馆  江苏盐城  224001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根据台站实际,针对台站安全播出方面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调动台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性开展工作。在交流电源供电方面设计安装了交流供电自动切换和缺相停电自动报警(来电报警器)系统,提高台站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融合的持续深化,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加显现。然而,针对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当前的无线传输覆盖技术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结合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有效开展。在明确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特点及优势的基础上,就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科学应对策略进行现实性的分析论证,以探索无线传输覆盖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
        引言
        为了推动我国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的普及,从2015年开始,我国地面数字广播覆盖网发展规划逐渐推动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将在2020年底全面关闭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完成地面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转变,这也是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如此大环境之下,研究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技术的方案,对无线数字化工程技术方案中的各个子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与要素进行分析,能够逐渐普及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技术优势,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更能实现全面的无线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
        1概述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冲击。同时随着媒体多元化发展,受众的媒体需求也呈现出了结构性的变化,这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市场竞争和受众需求升级的双重影响下,数字广播、地面数字电视、IPTV等各种新的广播电视媒体形式大量涌现,进而扩大了无线传输覆盖的范围,使无线传输覆盖成为广播电视媒体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关注方向。然而,在新媒体形式的冲击下,广播电视媒体呈现出的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发展态势也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需要结合当前形势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进行科学、准确的把握,以更好地确定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发展策略,从而提升无线传输的覆盖率,满足广播电视媒体和各类受众的媒体需求。
        2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意义
        2.1提高城乡协同发展过程中广电覆盖率
        在如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普及是一项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节目而言,最大的受益群众便在农村,通过卫星站实现数字化信号的发送,在边远地区的乡村也能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还原,促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全社会覆盖,对于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建设,因其站点建设适宜在高山高建筑物之上,使得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只需要配置机顶盒就可以实现居家范围的全覆盖,提高了社会整体广电系统工程的覆盖率。
        2.2扩大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范围
        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全面建设,将广播电视频道内多套节目进行数字化传送,在传送中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普及传播,提高了无线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的利用效率,从而解决了原先模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并且在传播技术的提高过程中实现了车载移动电视等多个接收终端的普及,因其数字化信号的稳定性,使得多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数字化工程的普遍覆盖,扩大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


        3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
        3.1强化资源的整合能力
        近年来,随着通信市场和媒体市场对外开放性的持续扩大,广播电视业务开展面临的市场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除了原有的广播电视媒体根据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指导进行积极的改革融合以外,市场上的媒体企业也将目光转移到了无线传输领域,并通过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和对受众个性化需求的敏锐觉察力实现了明显且快速的发展。显然,市场化的发展加剧了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竞争压力,媒体除了要保证所走道路方向正确以外,还要保证道路走得正确,避免陷入发展误区。鉴于当前媒体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广播电视媒体要对市场发展保持足够的开放性,通过与新媒体联合方式来吸收更多的优势资源,为无线传输覆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同时,广播电视媒体要根据受众节目收听情况,制定统一的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方案,确保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方向的精准和发展效果的良好,避免造成无线传输发展布局出现偏差。
        3.2机房设备建设问题
        基站机房设备是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最关键的部分,这个环节的建设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如机房的建设、设备的选用、环境的选择等,否则会出现设备老化、无线信号传输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建设。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基站机房与天线的传输距离,通过合理的计算保证无线传输范围的同时缩短基站机房与天线之间的距离,提高无线信号传输的质量。同时要对基站机房周围环境有充分的考虑,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恶劣天气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产生影响,并且对机房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设备的需求,最大化满足设备所需空间条件,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保证设备的传输效果。机房自动温控的设置,在人工不干预的情况下适时开启或关闭通风装置,能有效降低机房温度,为发射设备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感温器实时测量室内温度,显示在温控器上,通过温控器设定的温度值,适时经过控制接触器开启或关闭通风系统。当室内温度高于温控器设定值时,开启通风系统,及时有效给设备排风降温。高温季节排风系统温控器设定的温度值分别为28℃和29℃(特高温天气用空调辅助降温),其他时间温度设定值为25℃和26℃。
        3.3注重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的有效衔接
        在探索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满足不同受众的节目收听需求。一方面,要注重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的科学衔接,借助有线传输的优势来弥补无线传输的不足。例如,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城镇地区,可以在实施有线传输为核心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入无线传输,借助有线电视按时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节目收听服务的同时还要满足部门受众无线传输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有线传输向无线传输的过渡性,借助有线传输推动无线传输覆盖范围的扩大。例如,对于偏远的地区来说,广播电视媒体可以暂时先借助已有的有线传输覆盖资源来为受众提供服务,并根据受众的节目收听情况确定灵活的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相结合方案,使受众能够从条件上逐步过渡到无线传输的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广电发展水平的发展。云南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在设备功能以及其性能指标方面都有一个较大范围的突破,将在如今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进一步推动地面电视台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与过渡,实现全省多套节目的数字化覆盖,从而能顺应如今网络时代的发展,积极开创广播电视节目宣传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
        [1]符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9(12):1332-1334.
        [2]查朝云,尹学功,高亚娟.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技术验收测试方案[J].广播电视信息,2019(09):81-85.
        [3]林俊.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技术方案研究[J].电子世界,2019(04):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