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第07期   作者:肖兴瑜
[导读] 要想真正让音乐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高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探讨和研究,努力设计,有效的组织音乐教学,还要善于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观念,不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 

重庆第四十八中学校        邮编400712
       【摘 要】:要想真正让音乐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高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探讨和研究,努力设计,有效的组织音乐教学,还要善于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观念,不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 提高效率 、学习兴趣、优化教学、

        听音乐也是一种享受,带来放松,心情舒畅的感觉。但是在我们学校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学给人的感觉就是“困”。造成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分析,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上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等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客观上来看,主要和我国的教育现状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不重视音乐教学,考试的时候音乐仅仅作为参考科目出现,甚至根本就不考试。在考什么讲什么的潜规则下,音乐被列入到黑名单中。再有就是音乐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新颖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来说,要想彻底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只能发挥我们的主动能动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音乐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走进生活,灵活运用,怎强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首先,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吸取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渗透其他方面的音乐知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更多地掌握音乐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对音乐知识的感知,理解方面的加强培养,然后让学生逐步去鉴赏和体验音乐,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要在音乐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音乐教学要和其他学科一样,要讲究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为主导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唱”起来,随着音乐声的流动,学生要听起来,唱起来,动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来感知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美的享受。


从中找到自我,在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教师就要善于抓住他们的特性,让他们开动自己想象的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告诉学生音乐不仅仅在课本上,它无处不在,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找到它的足迹。使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意识得到逐步的加强,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存在,奥秘,让音乐焕发出无限的时机。 
      四、利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来说,创造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即使新课标的一个教学理念,有是音乐教学的一个创举。教师把要讲解的音乐知识融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索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课堂中。但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把有效的课堂资源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课堂教学情景。 
   例如在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要让学生们肃静,在严肃的氛围中开始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从这中铿锵有力的国歌声中,体会到当时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的奋斗情景。对待国歌,我们万不可出现误读,我们不可自卑,也万不可过于乐观。中国依然是个韬光养晦的国度,积蓄力量是为了长足的进步,而进步也不能忘记卧薪尝胆,不能忘记居安思危。读国歌,读的是中国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背诵国歌,背诵的是一首黄钟大吕式的民族铿锵崛起的诗篇。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去读我们的歌词,用我们的耳朵去听我们的国歌…… 
      五、突出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基础。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我通过音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把讲练结合起来,讲一点,练一点,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把识谱融于整个唱歌过程,特别是对新歌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多唱,教师适时地对难唱句段进行重点点拨:让学生独立练习,在视唱中收获,提高识谱唱歌能力。
   2、想象、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先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然后让学生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进面达到理解能力提高。也为高二音乐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无定法,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找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好像不同人有不同的口味一样,教师就要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
    1 徐伟娜.反思意识下的探索与创见[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 范霞.三十年(1979~2009)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综述[D].西南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