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第07期   作者:邓春娟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非常必要;要求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留守儿童关爱学校    邮编:537814 
       摘 要: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非常必要;要求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课堂提问、善于发问、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要精选,角度要新颖,形式要灵活,问在学生”愤”““悱”之处,“好知”““乐知”之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在”自我读书”中获取知识,炼就能力,学会学习。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二、纵向提问与横向提问
  纵向提问。①顺问。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因到果的叫顺向提问。例如,初读课文,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人物外貌,顺应学生思维发展,引向观察、描述人物外貌的学习目标。所以,顺问能自然地把思维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②反问。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果到因的叫反问。针对学生的回答或思维现状反问。例如,你怎么知道……?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从学习内容的另一方面提问。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
   横向提问。就知识的横向联系或能力的迁移、应用提问。其功能是连结、扩展知识和思维,巩固和运用知识、能力,让能力形成系统。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问学生:“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看,乌鸦是很聪明昵?”又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老师问:“你的家乡的山水美吗?我们祖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山河呢?”经过这样提问引导思考后,学生的思维就不局限在桂林山水上,很自然地联想到美丽的家乡,美丽的祖国,从而激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善于发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找题眼。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①谁向谁借?②为什么借?③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抓中心句。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①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②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抓兴趣点。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四、课堂提问重“评”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的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其次要评价“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做到以表扬为主,鼓励求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形式。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收到“突破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提问艺术,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奏出一堂堂美妙、和谐的乐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