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支撑的施工技术分析 陈峥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魏忠海 付红超 陈峥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了改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前主流趋势,高大模板也成为了工程中重要的应用形式。受支撑模板设计缺陷或是拆除工艺方法不当等因素,易引发结构开裂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模板坍塌事故,给财产与安全带来威胁。基于此,有必要围绕模板施工技术展开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数量剧增、经济发展迅猛,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自己居住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使人民住上高质量的住房,保证建筑的稳固性,模板支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其中,为此,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技术性要求就变得更高,注重其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设计,把控好相关环节衔接,对于提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极其关键。
        1常见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质量问题
        1.1支撑体系设计细节不科学
        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精确的专项技术方案,这需要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开展施工,使模板支撑体系满足工程建设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要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少有人能够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操作,比如最常见的误差问题之一是对高大支撑模板的计算,如果未综合考虑倾倒混凝土的实际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荷载,可能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及无法完全发挥模板支撑体系的作用,甚至会出现支撑体系裂纹以及坍塌的现象。
        1.2支撑体系施工材料控制不全面
        连接扣件与钢管是高大模板施工支撑体系在实际建设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两种施工材料。因此,对于该材料的使用一定要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否则不仅会影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承重力,而且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威胁,造成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声誉降低。要想正常发挥出高大模板的承重功能,所采购的钢管材料厚度必须要满足3.5mm。然而在实际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某些企业为了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材料标准,替换成厚度为3.0~3.5mm的钢管,从而导致与原始设计方案中的设计尺寸产生差距,使钢管材料不足以承受重力,最终增加了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风险系数,发生上文中所提到的裂痕以及断裂的问题。
        2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
        2.1模板支撑体系施工
        在进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时,应该运用搭设支撑体系的时间差养护现浇结构到相应的强度,再使用已浇的结构墙或柱当成支撑的节点,然后设置拉结点。在进行梁或板安装时,一定要配合好钢筋的绑扎,要给钢筋的分项提供相应的施工面,全部跨度超过4m的梁都要起拱0.2%,避免出现挠度过大的情况,梁模的板口一定要由拉紧的锁扣杆,避免出现上口变形,而且,全部超过2m的板缝一定要使用胶带将其封住,梁模板要从两边向中间退,嵌木要置于梁中,并设置清扫口于梁的一端,梁的高度超过300的,其侧模板底端的压条不能用九合板,而是要用方木来进行固定,梁高小于300的,如果使用模板压条,要达到相应的抗剪度,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意外。


        2.2墙模板施工
        墙模板施工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围护施工,该结构属于模板搭建的重要环节,具体的施工顺序是:(1)必须清除墙体上的所有杂物,(2)在处理墙体模板的缝隙时,要使用砂浆,进行模板安装之前,一定要将门窗模板和预埋件安装起来,然后根据墙体的厚度进行钢筋的焊接,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严格依照相关的程序实行,在进行外墙模板安装时,一定要保证其垂直度,形状以及外观尺寸都要保证。(3)当把所有墙体的模板安装结束之后,要对施工现场产生的缝隙进行检查,并将其填补,还要全面检查所有模板之间会出现的问题,并对相关的检查结果实行修正。(4)进行板底支撑,在立柱的空间内合理布置木方和面板,要尽可能地缓解悬挑的受力,一定要严格选择立柱的长度,将自由端的相关长度减少,还要重点检查可调托端部的水平杆位置。(5)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检查相关工作并对相关的环节进行验证,尤其是隐蔽工作的检查,如零件工程、螺栓松动、接缝严密等。
        2.3柱模板标高控制
        要控制好模板的标高,就要准确计算相关的数值,对整体模板的相关数量以及非整体模板的大小进行计算,主要的方法就是按照已经实现的模板高度,将建筑的柱高与混凝土楼板高度相减,然后按照最终的计算结果,把非整体经过剪裁之后安装于柱模板之间,确保模板之间的交接处不出现损坏。对于新浇的混凝土,其强度达到一定时,相关的测量者就要在上将控制线以及轴线标出。经过检查,确认没有失误之后,便告知现场施工者将立柱测线进行定位。与此同时,进行测量的相关人员以及质量检查者要对控制线进行检查,并确定其准确,之后便可实行下一个环节的施工。
        2.4顶板模板施工
        模板钢管底部有必要增设木垫板与钢底座,同时还要依据设计要求合理安装纵横向扫地杆,两个方向间距均为0.9m,布距≤1.2m,所有立杆接头都需错开。考虑建筑层高>8m,这已经超出既有规定,有必要在纵向与水平方向设置两个剪刀撑结构。设置立杆时沿着梁纵向展开,遵循间距≤1.2m的原则。同时为了满足排架搭设稳定性要求,可以在排架中增设立杆并使两大结构构成稳固整体,高度以比梁底模板低0.3m为宜。为给梁底模板安装创设稳定环境,有必要增设一个可调顶托,将该结构顶紧底模后,可以实现大梁加固效果,同时梁底板中间区域要适当起拱,幅度以1‰~3‰为宜。关于大截面梁侧板,若实际加固高度达到0.7m,为满足稳固性要求可采取斜撑方式。柱、墙模板要具有足够稳固性,以M14螺栓为宜,严格设置好下部第一道螺栓,其与地面间距控制在200mm以内,以免出现构件根部涨模现象;同时螺栓间距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别,底部必须在400mm以内,顶部允许适当扩大间距,柱箍中心需要安装一个穿心螺栓,同时还要在模板两端增设对拉螺栓。平台模板选用的是钢管脚手架形式(具备可调头功能),遵循特定流程展开支模作业。先形成满堂脚手架,随即调节可调头标高,保证二者处于相同水平面。将龙骨安装在调头上,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次龙骨,前者为48mm×3.5mm钢管,后者则为50mm×80mm木方,在次龙骨上方放置适量多层板,利用钉子稳固于次龙骨结构上,同时在多层板拼缝之间增设方木,考虑到后续施工中易出现漏浆问题,需增设海绵条。浇筑墙柱后,若平台模板与之处于相接触状态时,有必要在竹胶板与墙柱相连接的区域增设适量海绵条,加之次龙骨的辅助以达到顶紧效果,全面避免漏浆问题。在支设模板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多层板切割量,若因实际需求需采取切割操作时,要刷涂油漆封边,以便满足后续使用要求,且不允许出现四周侧边钉钉子现象,否则会大幅延长周转时间。
        结语
        综上所述,适应性强是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特点,由于其具有稳定且坚固的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工程建设中的稳定性要求,因此,此项技术值得大范围的推广。在此基础上,技术研发人员应该根据实际工程建设情况,合理地优化和完善操作技术,以全面发挥模板支撑体系的特色功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飞.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9(04):96-98.
        [2]吴仙璟.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高大模板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8(35):258-259.
        [3]卢增荣.论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福建建材,2019(09):8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