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王培明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培明
[导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裂缝问题会导致工程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它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会导致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受到阻碍。
        烟台中赫置地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5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裂缝问题会导致工程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它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会导致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这就需要相应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控好混凝土裂缝预防工作,保证在施工过程当中不会有意外的产生。对此本文将根据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经验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讨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帮助广大的建筑工程行业同胞能够进行技术上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治理
        引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如混凝土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标准流程来完成,极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一但混凝土裂缝未能及时修复,将会导致钢筋裸露在外,从而使钢筋发生锈蚀现象,为工程整体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如在工程中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必须及时以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修复。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分析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极其普遍的显现,但这样的开裂现象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开裂原因可以进行具体细分,首先是混凝土材料用量的问题,在施工中钢筋构建的混凝土材料用量较高,而材料在配置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泥,因此就会导致水热化现象的发生,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会导致混凝土变形,在混凝土变形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产生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其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风化问题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再加上外力的作用,很容易使混凝土产生变形,这样的累积条件也会使混凝土开裂。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原材料的配比不当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出现了混凝土裂缝的现象,首先就要考虑其原材料的配比是否得当。因为,如果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产生了比例上的变化,就会导致其最终效果与原定效果的不一致性,这时就会产生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对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进行混凝土调配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设计师所给出的房屋设计方案,再通过科学的混凝土材料配比,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应力,从而保证施工过后混凝土墙体不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相应的混凝土配比人员依据施工需求,将骨料、水灰比以及其他混料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充分的搅拌保证各个材料在混凝土当中分布均匀,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强度。假如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应的配比人员其配比的混凝土不符合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就会导致混凝土性能发生改变,这不仅会造成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还会导致工程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2.2施工工艺与其不符
        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相应施工人员依据工程的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从而才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施工通常都以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就是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其次就是对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最后就是对混凝土的养护。而这三个步骤,如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细致化工作都会对混凝土最终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假如,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环节中,由于搅拌人员并没有控制好搅拌的力度,就会导致混凝土当中的骨料和其他混料出现上浮,或者是分布不均的现象,这也会导致浇筑干燥后,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或者,由于后期的养护不当,也会产生混凝土裂缝现象。对此,这就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选择恰当的施工工艺的同时,保证施工技术的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3混凝土裂缝治理方法
        3.1合理选购材料
        在现场施工作业环节,需要根据施工标准,重视采购工作。还应该完善施工检测机制,保证采购工作按照工作流程执行,防止因为材料问题降低施工水准。采购人员在采买建筑材料时,需要查看商家的生产合格证以及材料性能,掌握全面的信息,扩大选择范围,合理挑选符合施工要求的建筑材料,选择性价比高的厂商作为长久合作伙伴,争取最有利的价格。除此之外,还应对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材料选购需要注意:骨料是混凝土制备的主要原材料,应挑选吸收率低、粒径大的材料;合理调配骨料及配合比,防止水泥出现干缩状态。混凝土结构优化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需保证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因素,并从结构角度了解混凝土的承重能力;根据规定标准,分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成因;利用收集的数据信息,选择满足施工结构的混凝土类型,完善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
        3.2计算配合比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由各种材料搅拌、混制形成的混凝土存在多种不同的配合比,但无论配合比数值如何变化,都需要保证施工材料具有耐久性,根据施工状况合理设计配合比数值。在试验基础上,通过大量数据,精确配合比,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保证材料质量满足工作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了解水灰比设置要求,将其控制在0.24~0.34范围内,在此范围内的混凝土具备良好的硬度与强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进而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3.3科学控制温度
        项目施工阶段应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因素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工作中可以灵活使用辅助性保温材料,避免室内与室外因为温差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研究发现,材料出现裂缝是受到水分的影响,因此水分控制是有效遏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方法。在材料配比阶段,要选择水分含量少的水泥,防止混凝土材料因水热化导致出现裂缝。混凝土入模期间如果不能控制材料温度,易因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出现裂缝,可采取混入冰块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还可采用冷藏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但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体积有一定要求。利用冷水循环系统,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在配比阶段易产生极大热能,可在材料搅拌期间加入适量的冷水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温度迅速升高的问题,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升项目整体质量。
        3.4加大监查力度
        混凝土浇筑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研究以往工程项目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分析原因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痕与工作人员在浇筑环节没有遵照制备工艺要求制备混凝土有直接关系。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材料运送、振捣时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制备工序、手法不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很可能会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因此,需要加强混凝土浇筑期间的监查力度,考虑混凝土自身存在的泌水性以及制备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如骨料粒径大小、沉降等。掌握这些信息后,应结合现场施工作业内容以及施工要求,合理调整制备工序、完善监查制度、重视混凝土制备期间表层压实与涂抹操作,防止混凝土因自身塑性出现裂缝。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在浇筑工作结束后24h内不可以装卸材料,以保证混凝土拥有充足的时间凝结。
        结语
        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可以从根源上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痕的问题,进而推进了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使建筑工程在使用中更为安全。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加大混凝土裂缝治理力度,对施工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重视工程整体的耐久性及结构稳定性。同时,应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化设计,以现代化施工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沈国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1):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